以虚幻乘载真实

0
回复
27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09: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于坐火车的热爱,来自于一种原始的逃离愿望,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人,离开伤心的地方和事,最重要的是离开自己的历史,制造一种从头来过的错觉。前年夏天从南京坐火车到云南,2天2夜,2000多公里,撇下身边一大堆悬而未决的麻烦,火车开动身体摇晃,脑袋里的多巴胺呼啦啦的分泌着,但只有那么短短的一瞬间我便绝望发现,我已经到了有些事情无论如何也丢不掉放不下的年龄了。

火车上的夜晚很奇怪,你躺在褥子上,身子底下叠了成百上千个影子,它们有的酣然入睡,有的像你一样在黑暗里保持清醒。有个朋友告诉我,在火车上度过的夜晚她总是会哭泣,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块冻肉,正被马不停蹄的送往某个屠宰场。

精神停顿了,肉体还在不断向前,人被彻底的物化成为行李之一,仿佛具有灵魂的是火车本身。多和田叶子的《嫌疑犯的夜行列车》带给我的就是这么一种感觉。

网络上关于多和田叶子的信息并不多,她1960年出生于东京,在高中时期对德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早稻田大学修完俄罗斯文学后,多和田叶子远赴欧洲留学并最终在德国汉堡定居。多和田叶子的写作经历颇为传奇,她使用德语和日语完成了她的处女作双语诗集,之后便开始用德语创作小说。1993年,她创作的小说《入赘的狗女婿》获得了104届芥川文学奖,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异变”和“非常态”题材的擅长和热衷。



《嫌疑犯的夜行列车》看似一本推理小说,实际上和嫌疑犯并无关联。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舞蹈艺术家,通过坐夜车的方式到世界各地进行演出。在一趟夜车里,她用“得以保有自我意识的厚颜无耻”换来了一张永远的车票,同时也失去了自称“我”的资格并开始了无尽的旅程。或许是常年旅居国外的缘故,多和田叶子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和语言不通带来的限制颇有体会,我们都是自己心目中的“我”,却也是无数个“你”眼中的“你”,仅仅是人称的简单改变,带来的却是几近翻天覆地的视角变化。

多和田叶子的语言是虚幻和意识流的——“从你的骨头削下的白色肥料营养丰沛,甚至能让花朵在石头上绽放……”,“你的女性器官开始肿胀变大,男性器官则肿胀坚挺……同时有根画笔模样的尾巴从尾椎骨长出来,大腿内侧浮现犰狳鳞片状的东西,随着血管把血送到下半身,身体的轮廓嘎吱嘎吱地发生了变形。”这些如梦似幻的描写在轰轰行驶的夜车上似乎被蒙上了一层性感的薄纱,你来不及质疑它的怪诞,便被其中隐藏的温柔所吸引。尽管第二人称的叙述让你觉得无情,觉得有被作者挟持的不安,但当冷酷被温柔的展示时,依旧会有一种叫做飘飘然的感觉贯通你的全身。

当然,若全是朦朦胧胧的意识流描写,小说难免会陷入尴尬之中,书中更加有趣的是作者乘坐发往不同国度的夜车时所遭遇的种种人和事,他们大都取材于多和田叶子多年的旅行经历。在前往萨格勒布方向的列车上,“……坐这趟车的人全都身材苗条,他们穿着走私的夹袄,所以看起来都显魁梧。腿粗的人,其实腿上缠着牛仔裤。腰身粗壮、胸膛厚实的人贴身带着咖啡豆。”而在前往贝尔格莱德的列车上,一个行迹诡异,脸上粘着假伤口的男人硬要将你拖去某个不知名的餐馆。正是这些异常真实的经历构成了全书的骨架,让整个故事在形象上得以竖立起来。虚幻的列车搭载了这些真实,往无尽的黑夜里驶去,乘载这趟列车的你属于真实还是虚幻?

我从未试图去弄明白这本书里的诸多疑团,因为它们是属于情感而非理性。无论是作为游记还是小说,《嫌疑犯的夜行列车》都能给读者带来别样的感受,虽然书中出现的地名繁多,但在行文上却并未造成断裂之感,在黑暗中呼啸而过的13班夜车,其实最终都驶往了人性的深处。乘坐着列车,你不再是“你”,也不再是“我”,而统统变成了“人”,代表着人性的根本。(《嫌疑犯的夜行列车》书评/正义伙伴张姑娘)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