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0
回复
34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幹先生作为秦汉史研究领域的大家,这本书算是台湾地区研究秦汉史的入门读物,语言亲切平实,白话很多,像是讲课稿的整理版。此书短短137页,确切而言,这本书应该叫《秦汉史略》,因为篇幅是在短小简洁,比之大陆所出的任何一个版本的《秦汉史》的同名著作都要短。
历史学家克罗齐有一句名言,叫做“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窥得一斑。按理来说,一般意义上的秦汉史研究,都是指秦代、西汉和东汉三代的断代研究,和三国时期的蜀汉研究,一般都归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之中,但唯独在此书中,专辟一章谈了些蜀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作者的叙述中,给人的感觉是刘秀也是西汉王室的远房后裔,刘备也算西汉王室的远方后裔,那么刘备和刘秀所建立的延续西汉香火的政权就应该被同样对待。如果以作者的立场而言,不把刘备政权算作汉家王朝的历史延续的话,那么在台湾地区的民国政府的地位又将如何被看待呢?


记得高考复习历史的时候,背诵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几个先决条件的时候,其中有一条叫做“六国人民共有着向往大一统局面的心愿”,当时年幼无知的我始终不能明白祖先们如此伟大的美好夙愿。而本书与大陆所出的各种同名著作果真不一样,并没有费什么笔墨去探讨秦国成功的原因,而是在第13页,第三章“楚汉之际”的第一句话就说明了“秦国灭亡的两种意义:第一是专制、严苛、集权、奴役的政治失败了,第二是东方的六国,代替了西方的秦国。”
劳幹先生紧接着下来的一段分析,颇有意思,他指出:
在第一项来说,在六国时期,人民的负担已经很重,但是仍然有平静的时候,人民仍得到应享的自由。六国时期是重“士”的,士可以随便批评政府。战国时代,不是没有比较专制的政府,也不是没有暴君,但彻底实行韩非绝对君权,不容其他思想存在,还是在秦始皇的晚期。可是就业的机会早就比六国时大为减少,成为游士不安暗中活动的主因。至于农民方面,本来生活很苦,但所希望的却是平平静静过着得过的日子,除去耕耘和收获意外,什么也不会想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把倾国的制度移过来,大量的使用奴工,试看绵延万里的长城,通达四方的道路,复道相连,从咸阳北阪过伟说到南山的宫室,骊山以北的大墓,那一件不是东方六国人民血和泪筑成的。这一般的六国人民,回思起来,又不禁发生了很浓厚的“故国之思”了。
就如上文这般大段分析一朝灭亡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劳先生对暴秦覆灭原因的阐释角度与众不同,他让历史回归人民,只有当人民觉得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人民的无穷力量就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非钱穆所谓的“封建的反动”,亦或是所谓的政治决策者们政治立场的选择,封建制VS郡县制。历史是人民的历史,而非统治者的历史。
另外,在全书的第63页,作者探讨王莽覆灭的原因时也指出:
”然而王莽虽有善法,自己却不能善其后。第一,王莽以虚伪起家,结果处处不信人,也不能令人相信......第二,王莽太好翻新花样了。......这已经够扰民了,他最大失败的原因还在币制和军事方面。“
在这一段评价中,我们仍可以印证之前的观点,劳幹先生也力图创造一种人民历史的史观,而这种史观并没有参杂着任何明显的意识形态,自有其高妙。而作者在此之后,在评价刘秀建立东汉时并没有为刘秀说太多好话,说刘秀实在是太爱好节俭了,导致不仅是官员太少职责不清,容易让官员们位高权重,同时太过节俭的习惯经常贯彻到各个地方,比如说对于北方边境线不重视,大量的裁撤郡县,使得大量国土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场栖息地。因为节省的思维,让国土也就节省了的这种思路,足见一个史学家思考的魄力。
一般著作而言,对于处于朝代交替的两方,一般的观点都是颂扬新兴的一方,批评灭亡的一方,像是劳幹这样同时批评两方的著作很少见。或者一如上世纪中叶的中国,麦克马洪线,缅甸的许多地方,周恩来缝缝补补的衣服,两岸各种各样的运动。或许这也是后来劳幹去了美国的原因,直到很久之后他才回到了台湾。
另外,在书中提到《老子》这部著作的时候,劳幹也用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解释逻辑,他指出因为在《史记》中记载的老子有老子、李耳和老莱子等诸多称呼,故而《老子》这部著作应该是诞生于《论语》之后的战国时期,诸多道家学者的言论合集,这本书反应了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但不能简单地说是一个人的著作。姑且不论其合理性,劳幹的这种看法也是非常独到的。就如同这整本书而言,虽然篇幅不长,成书的年代离如今已经很久了,但是其中很多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颇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秦漢史》书评/王韧勉)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