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作者也有自己的时代课题要面对。《你所不知道的夜晚》是张怡微关于上海工人新村生活的长篇,着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上一辈人的年少故事。农田中冒出的工人新村自成一体,在大人们收入近似待遇相类的年代,工人子女们的世界里,希望和失望都是轻小的格局,等待着他们的是插队和回城,以及更大的分歧。因结局注定,故事也就格外清冷。
张怡微曾在读书会提及,她的田林故事将写成一个系列,因此当《旧时迷宫》悄然现于书市,我的预期是“新村故事的八十年代续篇”。结果是短篇集,有几篇影影绰绰落在田林。这回不仅仅是工人新村,又出现了名叫“小闸镇”的所在,老城厢棚户区,挤挤挨挨的稠密日子。《嗜痂记》从十二岁女孩的眼睛看出去,把一个新旧交界的时代映得分明。这边是烧蜂窝煤在家门口洗头的琐碎,那边是丈夫去了日本、妻子傍了台湾老头的无声落寞。小闸镇的油毛毡房顶或新村的水泥结构下藏着的,不外是一家家的暗影和旧伤。《今日不选》也是孩子的视角,下岗的父亲和进了合资厂的母亲面临分道扬镳。作为小单位的家庭的崩坏,更像是被飞速扩张的时代以外力硬生生扯开的。
新村故事之外,离异家庭的少女是张怡微笔下的另一抹基色,《我真的不想来》中,罗清清在外婆家和小姨等人相处艰难,面对久违的父亲又感到更多的无奈和凉薄,怀着“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委屈,最终发泄于一通失控的电话。《家》则是更复杂的室内剧,同样有外婆和妈妈,还多了继父等外缘人物。故事中的佳佳应该属于更年轻也更少煎熬的一代,对父母的分开有她不庸人自扰的解释。“其实分手也就分手了……又不是谁死了。”这则以祭祀开始又以大殄作结的故事是冷调而不伤感的,明明负载着人情味,却故意显得隔岸观火。可以说有种叙述的距离和分寸感。
张怡微的小说最吸引人的大概就是这种“冷”。《爱》(在《你所不知道的夜晚》也有收录)是一则值得反复阅读的短篇。故事说来简单,逃课的女孩带着同样逃课的男生回了自己家,仿佛有所预谋,又似清白无辜。两个年轻孩子喝了啤酒,酿成亲密又古怪的局面,这时女生离异的母亲带着情人回家,尚未成为小情人的两人迅速逃走。一段往返的路程,一间屋,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男孩太纯,女孩太冷静,他们最亲密的时光不过是在隧道里的公车上,彼此间一拳之隔,没有言语。多年后女孩长成狼狈的成年人,回望那段经历那个男孩,叠加了父母的离别之伤。“那年是他第一次随我一起穿越黑暗,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到过光明。”
张怡微笔下的田林社区初具端倪,散出一缕缕人间烟火气。同时她冷澈的笔调总把人事物悉数冻僵,将它们凝成冰川里做奔腾状的猛犸象。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写作者总是试图将时间的河流截断在某一刻,从各个角度打光,供人细看。小闸镇据说已经消失在地图上,它将密密匝匝地在文字里复活,也许。(《旧时迷宫》书评/默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