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仁心,方能解码

0
回复
29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0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铭是一个高明的写作者。
这一点从他的处女作《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就可见一斑,这本书出版了好几年,豆瓣的网友们仍在为故事的真实性争论不休,打五星和打一星的人相持不下,支持者认为他记录的那些故事大大地震撼了我们的已知世界,而反对者则从各个专业的角度指出故事中出现的量子力学、物理学等知识看似自成体系,实则不合逻辑——仿佛他们故意忽略了提出这些所谓“科学理论”的人其实都是精神病人。
由于缺乏和精神病人交流的机会和经验,人们争议的焦点普遍在于认为很多故事过于离奇和精彩,以至于显得和我们日常的经验相悖,而且不合乎逻辑。然而我们是在以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揣度心理出现问题的人,这注定只是一个死循环。如果我们认同他们的观点,那么说明我们的思维也出现了问题;一旦我们认为他们的观点很荒谬,就会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否是作者的杜撰。高铭正是用这样似是而非的故事让读者陷入天人交战,在左右之间摇摆不定。当初他是在天涯论坛“莲蓬鬼话”连载,但声称很多故事取材于真实病例,为故事平添几分神秘感,而且他似乎并不在意读者的种种解读,宣称“如果你不相信这是真的,那么就当做是鬼故事看好了。”


到了《催眠师手记》这本书,出版方仍以“纪实”为卖点,在封面上赫然写着“国内第一部心里推理纪实档案”。但是通篇阅读下来,我趋向于认为这本书比前作要少了很多纪实的成分,虚构成分大大增加。因此,也显得故事更饱满,结构匀称,少了前作那种虎头蛇尾,戛然而止的情况。在人物塑造上也更加用心,将“我”和“搭档”塑造成类似于英剧《神探夏洛克》中的华生和福尔摩斯式的人物,尤其是“搭档”的形象,更是将卷福那种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和神秘性感的特质学得惟妙惟肖。换言之,这是一本写作经验较为丰富、构思也算奇巧的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在国内来说还算新鲜的剧本。而它的真实性人们实在不用过于苛责,因为本书本就不是为了让人了解心理学的理论而创作出来的。
那应该怎样来理解这本书呢?
看本书之前,我刚刚追完了TVB的《仁心解码2》,巧合的是,这部电视剧讲述的也是精神领域的事,主人公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他时常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警察破案。看港剧那么多年,早已了解“本故事纯属虚构”,电视剧中的病例或许有一部分是基于真实案例来改编的,然而它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将剧情串联起来,因此人物的动机和行事的逻辑,都是为编剧的价值观服务的,他并不是要创作一部严谨且专业的心理学专著作品,他只不过是披着精神世界的外衣,传达导人向善的道理罢了。
而高铭也是如此,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点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到了本书则更加明显,你会发现每个故事最精彩的并不在于病人催眠后所呈现的梦境,而是搭档分析病人心理以及最后总结此案例意义的时候。例如在《千手观音》这个故事里,搭档是这么论述“神迹”的:“想想看,有那么几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传播开,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并且持续了几千年……还有比这更神奇的吗?没有了,这就是神迹。”过于精彩的结论对案例本身,是另一种形式的削弱,读者可能直接接受了作者的思想,而缺乏自我思考和沉淀的空间。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片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高铭称得上是此间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者,但是每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故事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也许像茨威格说的一样:“对灵魂的发现,对自我的认识,将成为我们——变得智慧的人类——将来越来越大胆地破解又无法最终解开的课题。”少了的,也许就是对灵魂未知一面足够的敬畏和谦卑吧。(《催眠师手记》书评/李小丢)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