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湖”和“武术世界”
仅仅将新垣平教授的作品视为文字游戏,仅仅从话语体系转变和伪考证中获得阅读快感,未免低估了这些作品的价值。自前作《剑桥倚天屠龙史》开始,我就注意到:这些貌似扯淡的作品,实际上蕴含着许多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这部《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更是如此。它对金庸的“江湖”和“武术世界”历史过程做了完整的梳理,价值不容忽视。
作者首先将“江湖”定义为: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中,依托于交通体系形成的流动性社会。基于这一解释,“江湖”的兴衰就和交通体系本身的发达程度、社会结构本身的流动性、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强弱、商业贸易的繁荣程度息息相关。
至于“武术世界”,作者解释了为什么各个文明均有搏斗竞技,而唯有中国才诞生了“武学”。如果说发达而长寿的文明、普遍而频繁的战争,尚未必为中国所独有,那么“内力”这一中国武学的标志性成就,就只能诞生于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中了。
以上两个聪明的基本解释贯穿全书始终。说它聪明,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些解释看上去非常合理,其中对“江湖”的解释几乎可以用来直接解释真实的历史本身,这也是这部作品具备真实学术意义的例证之一。其次,基于这两个基本解释的江湖变迁、武学兴衰,与整个金庸武侠史的脉络也大致相符,——当然不可能是完全相符。但对那些不尽相符之处,作者通过强词夺理、巧言令色来小修小补,竟也获得了“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效果。这也有赖于这两个解释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才使得作者在后续有了打补丁的机会。
2、江湖的政治制度和改朝换代
“江湖”和“武术世界”是两个可以各自独立的概念。比如在当下,武术世界早已不存,而江湖仍在。但在金庸武侠史所涉及的历史中,二者始终密不可分,可视为一体。江湖,或曰武术世界,或曰秘密社会,有其自身的政治秩序。这部《简史》主要阐述的也是江湖政治史。作者将江湖政治的千年演变,划分为三种政治制度相继的时代:个人主导时代、门派主导时代、帮会主导时代。
这其中有许多细微精妙的观察。个人主导时代向门派主导时代的变迁,在前作《剑桥倚天屠龙史》中已有详述,此处不赘。而作者在这本书中进一步指出了“门派”和“帮会”的区别,令我印象深刻:“门派”更以某一类武术为核心,其武术研究学院的属性更强。而“帮会”以经济活动为核心,其行会属性更强。一个帮会的成员可以是来自多个门派的学徒。作者对此的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而在他指出之前,我自己是没明确意识到二者分别的。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时代,又有诸多改朝换代。比如五绝体系、少林-丐帮联盟、少林-武当联盟……就好比在具体分析封建社会时,谈及宋元明清的更替。这些更替又不像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那样清晰可辨,而是隐藏在金庸原著的蛛丝马迹之中。作者对这些历史演变的梳理,充分体现了他以宏观历史视角分析文本的能力。
3、以“江湖政治史”为对象的宏观历史视角
事实上,全书的视角都是这样一种以“江湖政治史”为对象的宏观历史视角。这使得这本书与前作《剑桥倚天屠龙史》不同,并未全书“贴着原著情节”来写。这也让作品丧失了一部分阅读乐趣。但这绝不是作者能力不足,而是他为了实现野心而付出的必要代价。——要知道,在这本465页的书里,前面100页,也即整个《导论》和《第一部 中国武术世界的起源》部分,都仅仅少许提及了《越女剑》,大部分内容看不到金庸原著的痕迹。对很多读者来说,这肯定不是他们所期望的局面,他们的耐心也未必能坚持到100页以后。作者新垣平教授对此难道没有充分了解吗?但他为了自己的野心,甘愿作出这种牺牲。作为读者,一旦抛开对金庸原著的执念,报以更充分的耐心,也一定能从这些文字中获得意外的回报:这部分文字对游侠史、宗教史的阐述,同样精彩纷呈,在伪考证中见真知。
即便在后面大部分内容与金庸原著紧密联系的时候,宏观历史视角也同样导致了“不贴着原著情节写”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一些在原著中极为精彩、重要的情节,因为缺乏政治意义而被一笔带过;而一些原著中的细枝末节,因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得到了浓墨重彩的阐述。比如神龙教的覆灭,在《鹿鼎记》原著中篇幅极大,扣人心弦,但在这部《简史》中只有区区一两百字。而毛东珠假冒皇后的过程则在《简史》中被重点介绍。
比起更容易为大家所感知的话语体系转换,这种视角转换带来的错位幽默、陌生化效果较为隐晦,也非常值得品味。梁启超曾经感叹:“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氏之家谱也。”这正是自古以来史书以政治史为核心导致的局面:政治势力的更迭成为历史主角,无数鲜活生动的过程、有血有肉的人物湮没其中。今人重视“口述史”、“私人史”、“民间史”,正是要从中拯救一二。而新垣平教授的这部《简史》反其道而行之,从金庸原著的“民间史”中反推出一部“政治史”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种一本正经的荒谬,不正反讽了史书积弊吗?
4、其他
在读完新垣平教授前作《剑桥倚天屠龙史》之后,我和很多读者一样,都热切期盼着作者的下一部作品。我本以为作者会继续以金庸的某一部小说为蓝本来创作,却没想到摆在面前的是这样一部涵盖而不止于金庸全部小说的《简史》。我当然还希望作者继续写下去,但方向会是怎样呢?是以《简史》为纲,继续书写各个分册吗?以我想来,何其难矣!难处有三:其一,并非每部原著都有《倚天屠龙记》那样宏大的江湖格局,可以较为方便的演绎出剑桥史来,——当然这个问题在《简史》中已经被部分的解决了。其二,话语体系转换和伪考证这两套法宝,可一可再,但不断写下去,会不会引起审美疲劳?至少在《简史》中,我所获得的新鲜感已经远不如《剑桥倚天屠龙史》了。其三,作者构建理论的套路已经在他的两部作品里运用得较为充分。日后再写下去,其构建理论的部分会不会自我重复,难有新意?
不管怎么说,这部《简史》的出现,依然是全球金庸粉的福音。金庸构建的武侠世界如此宏大完整,只怕每个金庸粉都暗暗幻想那是真实历史。而这种幻想又真的只是幻想吗?又或者我们自以为真实的历史又当真真实吗?历史不仅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事实,它还是关于历史的一切论述在每个人心灵上的投射。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庸的武侠世界早已是每个金庸粉心灵上的真实。当你游览华山时,你会寻找“华山论剑遗址”;当你路过西湖时,你会寻找“梅庄四友囚任我行处”……你所见的一山一水,与没读过金庸的人所见全然不同。这部《剑桥金庸武侠史》,补完了每个金庸迷的心灵史,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重要的完整。(《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书评/安庆卢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