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从来不养动物的小孩,爸妈最常见的理由就是,“养你都养不起还养什么猫!”“时间久了要有感情的,到时候给它送终会伤心,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
马斯洛经典的人类需求理论,满足温饱之后,就会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实现。如果说不养动物不照顾别人是一种自私,那么去照顾另一个生命承担起责任又是另一种自私:从被别人需要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可惜,小孩长大后才知道如何用知识武装自己,换来养小动物的权利。但如果你还是个孩子,恭喜你,让马斯洛理论什么的都见鬼去吧,把这本书给爸妈看,他们就会给你买一只萌猫了。
鲍勃和詹姆斯,一个卖艺的流浪汉,一只受伤的流浪猫,他们彼此撞到,从此生活在了一起。《尤利西斯》里史蒂芬说,“生活就是很多日子的集合,日复一日。我们走过自己,遇到许多人,但最后遇到的都是自己。”
无需任何言语交流,詹姆斯就在这只姜黄色九个月大的猫身上找到了共通点:满身是伤,饿惯了,吃饭总像是最后一顿,并且自我保护欲强烈。
鲍勃是只流浪猫,身上有伤,詹姆斯一看就知道是经常打架挂的彩;即便有猫粮和猫便盆,它也总习惯性地要去翻垃圾桶食物,习惯性地跑到花园里撒尿。詹姆斯看着,似乎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被戳中,因为他也是这样在泥水里爬滚、孤独长大的:被同学欺负、到处搬家没有朋友、父母离异、辍学、叛逆吸毒、有个遥远的音乐梦。
如今身无分文街头卖艺为生,遇见了鲍勃。他遇见的,是另一个自己。
男人与猫,于是开始了一起的新生活。詹姆斯每天伦敦地铁口弹吉他,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鲍勃出现了,还要为它买猫粮。但没想到的是,鲍勃竟然不是负担,还成了他的福星,路人们都爱这只詹姆斯弹吉他时一旁乖巧的猫,慷慨解囊。
面对毛绒绒的姜黄色小猫,摇滚硬汉也找到了精神支柱:一起活下去。
甚至潜移默化的,鲍勃的存在让詹姆斯感到自己的价值。曾经一无是处毫无尊严的他,因为需要照顾另一条同样无依无靠的生命,而逐渐想要变成更好的人。
有天鲍勃呕吐,詹姆斯无法想象失去猫的生活,他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甚至因为它的存在而感到这个世界不再那么残酷了。幸好鲍勃并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兽医说不能再让它像过去一样翻垃圾桶找东西吃了。
同时,詹姆斯意识到,在改变鲍勃的同时,他也需要为了自己有些改变了。
猫的使用说明书里,除了“负责整天卖萌”外,因为鲍勃的存在,一定要加上“治愈人类”这条。治愈效果,轻则帮助戒毒,重则潜移默化中将颓废流浪汉改造为英伦阳光帅哥。
这就是一只叫鲍勃的猫和一个叫詹姆斯男人的故事,或许你已经通过万能的网络世界,像我一样很早就听说了他们的故事,看过了那一段温馨有趣的视频。但这本书,詹姆斯把遇到鲍勃,前前后后的故事一一告诉,一路遇到惊险,差点失去彼此,都在书中忠实记录。你可以把它看作伦敦城不可思议的人猫邂逅,也可以心情灰暗对世界绝望时,在一间一个人的小屋里读这本书得到些温暖。
别忘了,还可以说服爸妈给你养一只鲍勃一样姜黄色的小猫。
在詹姆斯身上,总能找到你我的影子:孤独,居无定所,遥远的梦想,大城市的生存……当寒冷来袭,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能够抱在一起取暖吧!当我们能被另一个生命需要,不断付出其实很幸福。
我想到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走投无路,穷到所有家具被人抬走了,为了家人,他大口大口喝水,跑去卖血。每次换到钱,吃一盘炒猪肝时,外人读了辛酸,可其实许三观是开心的,能够被需要是件多好的事!自然灾害和上山下乡过去了,三个儿子一个个有了稳定工作,有天许三观跑去卖血,可别人看他太老拒绝了。他难过地大哭起来,怎么办,没人要他的血,家里以后需要帮忙,他就没用了。
所以,看见一个中年妇女抱怨忙工作忙小孩忙家务时,别当真,因为当她空下来的时候抱怨得更凶!小孩和老公不在家,星期天早上还是七点起床擦地板呢!“唉!谁叫他们没了我就活不下去,这个家不像了呢!”心里面,充实快乐得很。
也所以,“为你,千千万万遍。”说这句话的人,才最幸福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里,还能窥探到英伦岛国的人情世故。写得非常客观,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温情的伦敦居民,大热天地铁工作人员给鲍勃送水,兽医送药,偶尔鲍勃没有出现附近居民跑来问询,担心鲍勃出什么事情了,圣诞节快到了有人给鲍勃买玩具,并温暖嘱咐一定要等圣诞节再帮它拆开;但同时也会看见大城市的冷漠,无辜的詹姆斯会被警察凶狠地带走问话、小流氓们故意找麻烦(詹姆斯也知道路人们看见鲍勃会透露人性温情的一面,但同时他们也万分冷漠,当他被流氓打,是没人想卷入麻烦的)、其他的卖报人因为利益受到威胁而故意地排挤他……
无论如何,如果你遇到了生命中的鲍勃,不但要一起活下去,还要一起灿烂地活上去。(《当Bob来敲门》书评/嘉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