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隼从夕阳边缓缓划过,孔夫子遥望天空。“新世界,我的新世界在古代就已开始折磨人的灵魂。”----是啊,每个人的眼睛,都有一条属于自己视觉的道路,先哲用他的柔和感觉到了奔流大河中的坚毅。
《论语》成书的年代,同后来的很多时代一样,正义之旗已经卷起,尘土飞扬,到处是战争、疾病、欺凌和掠夺。在那个年代, “丧家狗” 这个自称,代表的正是颠沛流离的知识分子,道不得其行的理想主义者,是心怀抱负、但却无力实现的失败者。他们借《论语》问:普罗米修斯的火种那里去寻找,人间何时见光明?
《论语》一书,思想的核心,莫不是一个 “仁” 字。 “仁者爱人”,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即使他也说过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样歧视女性的话,即使他口中的 “人” 并不包括下层的 “众” ,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思想之中的光辉。而且即使已经时过千年,这光辉仍然难掩其存在。所以,读《论语》,是可以时刻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感的,只要心中仍存理想,只要对现实有改变的愿望,而不是一味适应。
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学生,更有理由去坚守秉承传统文化的思想堡垒。而不应该人云亦云。我由此想起,前段时间网络上的简体字繁体字之争---- “五四运动” 以后,旧文学改成白话文,中国教育得到了普及,对世界知识的吸收力极大地增加,对于国家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宝库却理解越来越少,华夏文明的根基被一刀砍断。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思想的混乱以及信仰的危机。
我们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可以成为别人的导师和科学传播者,可是,谁能够担当现代人的精神导师?如果已经丢失了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已经打不开那扇大门,成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游离者,任何一方的文化都不能抚育我们灵魂的空虚----两种文化的钥匙我们都没有。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质,资质和天赋。文,文化和思想。自古以来,凡是有高度文化的国家。必然是文质并重。仅偏向于文,煌煌如希腊,国家便会出现危机。《论语》所言,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具体到个人,除了掌握学识和技巧,谋生谋利,提升内在的修养也是必要之刚需,不容小觑。因为一个人,只要顺应了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一心把喜欢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那么,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然能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宁静。
人们把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的出走当做一个 “人类的象征”。从托翁跨出出走的第一步起,人类的精神和灵魂就被从古典的故居中永远放逐了。而孔子,他关注的不是生前,不是死后,而是现在;他的理想国不是虚无缥缈的天国彼岸,而是现实和此岸。他教会我们,植根现实、执着现实。
寂寞的黄昏、孤独的身影倒映在河水之中,逝者如斯,难道人的堕落真的已成命定?先哲转身,面向群山,山无言肃立,高高在上。山崖,本身就意味着高度,是尊严的象征,是清高者的去处。 “仁者乐山”,他说,“是所祝祷” 。(《论语》书评/园有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