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写进林特特的书里。详见第232页,《最浪漫》中“女友昌说”,没错,这就是我。如果换算成影像,出镜时间可能不足一秒。但我依然感到荣幸,因为据说这篇文章是送给我的!
那天,我们在网上讨论到底什么是浪漫。那时,我大概正在迷恋一个男生,我跟林特特抱怨,最讨厌送花这种恋爱百科大全上的花招,一点也不浪漫。她告诉我,其实浪漫就是不确定,却坚定地去接近一份模糊的美好。所以,当时我的状态应该属于“很浪漫”。
没想到,那次聊天之后,她很快就根据那次谈话写了篇文章。我很佩服她泉涌的文思,经常是在网上聊着聊着,她就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地说:“这句话可以写篇文章!”果然没过多久,文章就变成了铅字,稿费,然后变成了她美丽的衣服。
我想,她一定是对生活保持着最大的好奇心,才能有这么多的话想说,这么多的事情要记录。
我也不知道怎么和林特特熟起来的。最早是有人推荐我看她的博客,“特逗”,对方只是跟我说了这两个字。一个百无聊赖的晚上,我打开网页,哇,好土气的网易博客页面,没想到,一口气看到半夜,乐得肚子直疼。
后来才知道,她的丈夫是一位记者。她曾写过一篇名叫《船歌》的文章:被选题、线索、写稿磨得“心硬力竭”的记者,采访路上竟然被几个山区小朋友的歌声唱红了眼圈,只因为“梦想者在他身边唱着梦想的歌”,这样的场景已经太过久远了,而其实梦一直就在对岸,只是自己已经太久忘了唱歌。
她写的是丈夫的故事,也是每一个追梦人的故事。
当时,我也处在“心硬力竭”的边缘,几乎忘了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现在从事的行业,一天一天重复自己,变得越来越麻木,抱怨环境,又懒于改变。她把自己写的《一粒苹果种子》给我看:“而你日渐平庸。甘于平庸。将继续平庸。你当初为了户口、为了待遇、为了安逸;后来为了家庭、为了职称、为了房子……为了各种理由。你想起很久以前,你的一粒苹果种子,你原以为会拿它种树。”
她告诉我,那是她在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里的真实写照。我想,很多人喜欢她的文章,就是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她可能无意中渡了很多的失意人。
这么说来,似乎把她建构成一个知心大姐了,这实在不符合她的实际形象。我们都喜欢《红楼梦》,曾附庸风雅地相约去中山公园吃茄鲞和枣泥山药糕。我喜欢藏着大智慧的平儿,她喜欢单薄得像把刀子插在别人脑子里的邢岫烟。
在天安门前被人流里被挤得东倒西歪时,我忽然演兴大发,给她表演柳嫂子、板儿、刘姥姥、芳官,顺带送了她一段保留节目,老鸨。“哎呦,我们姑娘今儿个不在,她出条子去了。”
“呦,你用词还挺专业。”
我知道她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妇女史的,不敢造次,老老实实地说:“其实是我小时候看了一本讲妓女的书,里面管她们到外边赴宴什么的叫出条子。那本书好像叫什么《青楼恨》。”
“!!!”她捉住我的手,一张脸凑过来激动地说:“我也看过这本书!”原来,我们不仅共有一个古典的童年,还分享了一个禁书的年少岁月。
她确实写过很多让人温暖的文字。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不如去和知心姐姐卢勤聊天。我更喜欢她对生活、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嘲讽感,这让她的文章远离了油腻腻的鸡汤,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她写她那爱玩游戏的丈夫从键盘上下来后豪迈地搂着她,捶胸道:“上马杀胡虏,下马搂胡姬。”
胡姬的理论有时听起来确实很豪迈。
有一次,我在MSN跟前男友扯了会儿闲篇,林特特知道了大发雷霆。
“你——别把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的男人身。前男友是最没有价值的男人,别的男人都有可能性,前男友没有了。和他聊天就是浪费。”
“我又没瞎想。”我辩解。
“不是你瞎想不瞎想,你的青春有几年?!如果你打算30岁之前嫁出去,现在就只剩6年了。6年的宝贵时间,如果你要碰到30个有可能的男人呢?每人只有2.4个月!如果经过筛选才能确定30个有可能的男人呢?你得每天认识一个新男人!你还有工夫浪费在没可能的男人身上吗?!”
我被这一串数字砸晕了。为了鞭策我,她还送了本《爱的智慧,决定女人的一生》给我,其中一页还特地折了角,示意我仔细阅读。
听说,林特特下一本书会是段子集,或许我还会出现她的书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书评/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