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比想象中的好很多。我一直在三星和四星之间徘徊,最后还是给了四星,三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本身是一个很成功的女性,拥有一部分运气成分,在两三个快速成长的公司担任高级职位,所以不一定适合普通女性。四星的原因是能看到“公平”的女权主义。
虽然谢丽尔?桑德伯格在最后说了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其“女权”实际意义却是自由平等的,这是让我看完这本书觉得最“感动”的地方。这本书虽然大多数都在讲让女性如何“向前一步”,谢丽尔?桑德伯格却肯定了男女之前的差异,并肯定了男女两性都需要面对的自身的困境,让人觉得值得信服。
其中特别指出,女权主义是为了让女性在选择上面拥有平等的权利,而并非烧掉胸罩、光着上身、站着撒尿、冷若冰霜。这种观念往往是反女权的。即不承认自己作为女性的存在,不承认作为女性的优点和缺点。反而男性化自我,批判女性。
“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这是生理,心理的,事业的,感情的,物质的,精神的积累过程,需要慢慢的成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书中不仅仅分析了社会对女性固有的印象,例如:能力不行,不适合往前冲,适合做母亲,不照顾子女就不是一个好母亲等等。还分析了社会给男性套上的固有形象,例如:提供主要的财产支撑,在事业上需要有上进心,能够承担责任等等。这些对于性别的偏见不仅仅针对“女性”,也有“男性”。女权的目的则是为了消除性别的偏见。
即,如果一个女性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那【一定是某人给予了帮助】,或者,【用了什么手段取得了成功】。如果一个女性不做好母亲的职责,不做家务事的话,很容易被冠名【不是一个好母亲】,【不称职的妈妈】,以及【不把心思放在家庭】。
而同样也指出了男性的枷锁,例如男人如果想要悠闲的生活,很容易被指责【没有人生目标】。在事业上得过且过(有时候仅仅指不想当高管)也很容易被理解为【没有事业心】,【没有责任感】。
书中对男女差异以及困境都有提及,并表现出担忧。
当然,这本书主要是解决女性在事业上受到的偏见问题。不过作者也说了,“但我并不认为成功或幸福只有一种定义。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想要实业,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想要孩子,也不是所有的女人两者都想要。我从不主张我们应该拥有同样的目标。许多女性没有兴趣追求权利,不是因为她们缺乏进取心,而是因为她们已经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实际上,虽然从女性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面对的困境,也同样表面了对不同选择的理解,不偏激狭隘的观点,让人信服。
这让人想到我们身边有很多与之相反的例子,例如我有一个同学,我已经不联系了,是个素食主义者,却每天想要杀光所有的吃肉的人。另一个同学,是一个愤青,觉得大家每天不关心国家大事,却老转发明星的微博,应当拖出去斩了。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杀光富人,某人该死等等。这种言论不得不让人警惕,充满了太多的危险,同样又不得不让人思考,是否有这样观点的人,都不怎么读书呢?哈,不过这么一说,我又得出了偏激的结论。所以,对我而言,不可原谅的是,一个人要求别人“理解”自己,却不要求自己“理解”他人,“找死”,“活该”,“滚蛋”是他们的常用名词,让人觉得难过。
回到书里,还是和开头说的一样,谢丽尔?桑德伯格说的确实很有指导意义,就如人应该怎么活一样有指导意义,但谢丽尔?桑德伯格是高管,不得不说是有经济实力的一类人。所以对于其中的一些案例,我觉得还是要辩证的看,结合自身的问题自己思考得出适合自己的结论。
我是绝对尊重我的媳妇儿的,她做任何选择和决定,我只是给予思路,并不强硬的给出结论并要求执行。另外我也越来越理解女性的心理,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关心,不针对具体问题,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女性的自我意识更封闭,也容易造成偏见和误解。只针对宽泛的问题去讨论,引导得到共识,这比争吵要好。
其实我不是男权也不是女权,到现在我也没有一个什么特别坚定的一个主义,要说主义的话,我选择理解所有人。
所以,开个玩笑,我倒是真的非常非常希望女性平等的那一天到来,说来也算自私,书里也提到的【男性的固有角色】,扮演起来也真是很累,常常生活在焦虑之中,比如,失业了怎么办或者以后赚不到大钱怎么办。所以,平等那天的到来,希望有一天不要被说不努力,不上进,不赚钱,男人有一天不买房不买车没什么钱也能够平等的娶到媳妇儿。
因为我也想做个废物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了各种的不公平,完全的公平似乎做不到,但努力去做还是值得的。在这之前,每个人需要互相理解,我们的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偏激的观点,缺的是理解。(《向前一步》书评/放开那个西红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