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程,怒一场
哈罗德并不是个职业的步行者,不懂路线、装备、形成安排;他甚至不是个热血澎湃的年轻人,自己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做过什么让别人深刻记得的事情。他要走,仅仅是个年头,是听闻好友奎妮罹患癌症后,他想到两人之间隔着他从不了解、只能想象的千山万水:道路、农田、森林、河流、旷野、荒原、高山、深谷,还有数不清的人。他要去认识它们,穿过它们——没有深思熟虑,也无需理智思考,这个念头一出现,他就决定了。
这样简单的决定和行动吓住了不少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可是人们都接受了他的行为。最重要的,奎妮相信他,与相隔几十年未蒙面的朋友相聚是他出走的动力,也会是她顽强活下去的信念。你信我信你,这就够了。
有一句话传得特别广: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一种平静的绝望里。
我们正在,或是终将会像哈罗德一样的生活着:只是一团穿着西装的空虚,有时说话,有时听到身边人讲话,每天上车下车,上班回家,却与其他人没有真正的交流。
几年、几十年都会这样过去。其间会经历若干的喜乐和痛苦,也可能会收获一些慰藉和情意,但最终只有自己铭记。一生就这样过去。习惯甚至执着于这种平静的绝望。
我们其实也可以像哈罗德一样,突然间想跳开这样的生活,迈起步,到外面去。是的,“外面”。哈罗德的旅程总的来说还是有趣的,见过各种风景(平凡却令人震撼)、各种人,也遭遇了不少实际的困难。他有过怀疑和动摇,也有过不耐烦与焦虑,但最终他表现得比他以为的更坚定。一路上,他坚定地走着,好像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离开那张椅子,走出去,走在路上。
一路上,他时不时会想起那个已经被他忘了一半的世界,那里有房子、有马路、有汽车,人们每天都要洗澡,一日要吃三餐,晚上要睡觉,还要相互陪伴。他很高兴那个世界里面的人都安然无恙,也很庆幸自己跳出了那个世界。
哈罗德曾经有点生气地对别人说:“我一辈子什么也没做,现在终于尝试了一件事,我一定要走完这趟旅程。奎妮还在等,她对我有信心,你明白吗?”
我走,奎妮生;我停,也许奎妮就会死。或许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
也许平静的绝望太久,便会生出某些激荡——不需要惊天动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决定,一种悄悄的举止,但一定是跟从前不一样的,是对这一生不能就这么结束的不甘。是一种怒,是释放。是对自己做错过的事情的弥补。书中,哈罗德和莫琳的邻居雷克斯跟莫琳诉说他听到医生说妻子会死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我应该大怒一场的。”——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他的性格呈现出善解人意、平静又友好。从不曾大怒一场也许会成为他毕生的遗憾。若是从不曾从原来的世界里走出去,必定也会成为哈罗德毕生的遗憾。
以及你我。
我们总记得庄子形容的大鹏鸟,怒而飞,翼如垂天之云。我们心里头都栖着一只大鹏鸟,何不把它放出来呢?
最美丽的东西,往往最绝望
这是一本令人动容的书,美丽的书,希望与绝望交织的书。看过之后,可以常常想念,总是想念。
哈罗德忘不了他的母亲,在他少小时代离去,再不回返。他对母亲依恋却不亲昵,看见母亲笑便是他最大的欣喜,以及感觉被爱的方式。这种不善亲昵延续到了他拥有了自己的孩子:看见摇篮中的儿子,他不知所措;儿子成长中,他总是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交流;儿子溺水,他也踌躇不定,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将其救出;儿子长大,他在儿子面前更加惊惶无助。一直一直,他没有结实地抱过、更不用说亲过自己的孩子。许许多多本来应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他都没有做,正如许许多多本来应该和母亲一起做的事,他们之间,也没有做过。
虽然他心里头思念得要命。
点点滴滴的回忆,点点滴滴的念头,日常生活里他会想起,却意识不到自己想起,觉得不必想起。点点滴滴的心思在行走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涌出,喷薄而出,他对这些往事的记忆吓了自己一跳。也许就是这一路走出来的。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
为什么要想起这一切?
在路上,当往事又袭上心来,他都会弓起双肩,更加用力地迈步,仿佛不仅仅是为了赶到奎妮身边,更是为了逃避自己。
让我们再回到哈罗德的妻子莫琳那里。在丈夫一走了之以后,她从最开始的害怕不安,甚至生气,到终于接受,甚至是不断地鼓励他,还亲自去中途给他打气。哈罗德是一个平静无趣,在她看来,甚至木讷到近乎冷漠的人。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相遇了,初遇的时候甚至有过电光石火的奇趣。而时间过得多么快啊,他们迅速就进入了碌碌的家庭生活,始终都没有很亲密地过来了。起码,表面上,没有很亲密。她忍过这些年,是因为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独,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加孤单。
为什么,他们都这么孤单?
莫琳在这一头一边忍耐,一边等待;哈罗德在那一头一边行走,一边收获。他陆陆续续遇到过一些同行者,其中包括一个年轻的男孩。老人与男孩的同行特别具有影像感,男孩的新奇活泼,老人的善良保守,以及一只忠实跟随的小狗。有一个场景是:两人在河边蹲下,等一只鹅生蛋。终于看见鹅蛋时,男孩兴奋得又叫又跳,想拿石头扔鹅,哈罗德力阻他这样做;路上,男孩发现新奇玩意儿会满脸欣喜地转过来朝他大喊大叫,哈罗德的心就五味杂陈:本来戴维(他的儿子)也可以这样的。
本来他同戴维,也可以这样的。
正如这一趟行旅被大家相信是有意义的一样,“亲爱的儿子”也是有意义的。将戴维揽入怀里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也是有意义的。告诉所有被自己在乎和深爱的人,他对他们的情意,也是有意义的。可是这些,他都没有做。
因为没有做而痛悔不已。
他的心头,总是萦绕着一层隐隐的绝望,绝望而不承认。
跟哈罗德的温吞木讷相比,莫琳因为热烈,对绝望却有着更直接的认知——形形色色的人各自忙碌着,全是男人和女人,年老的、年轻的、越走越远的、相伴而行的。这个挤满了一对对男女的世界看起来又忙碌、又自信。在海边,她看见海浪依然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海岸,越堆越高。于是她想,它们带着这么大的能量,用尽精力,穿洋过海,载舟驶船,最后的结局就是成为她脚边的一团泡沫。如此而已。
绝望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绪,和认知。
再看看哈罗德漫长疲惫的行走,一路挤满各式各样的汽车,见过的人还会经历更多的萍水相逢,他的脚印无论多坚定,还是会被雨打风吹去。就像他从来没去过那些地方,见过那些人。一回头,就已经再找不到莱仕德路,看不到他走过的痕迹。
他会回到那个几乎被遗忘了的生活里,回到每个人都用各种小事物将自己与外界隔开的世界里去。
而奎妮,终究死去了。她几乎什么都不是了。一眨眼,她就不存在了。
这些情意,那么美丽,却那么绝望。这些念想,那么哀恸,却那么平静。所有的浩荡都会归于平静。绝望与平静总是相辅相生。平静,就是是生活的常态。
我们看见的云开日出
同样,希望和绝望一样,也是浸润于日常生活里的,一样悄无声息,平静日久,只待我们去发现。
书里头,路人的关心和支持,是希望;莫琳对哈罗德的激励和陪伴,是希望;哈罗德终于见到了奎妮,令她能安宁地逝去,是希望;哈罗德和莫琳想起所有的过往,再不刻意在乎什么,也不刻意不原谅什么,难道不是希望么。
这一生终须一念,这一生,也总能从平静的绝望里,用心找出、看见,那些明媚葱茏的希望。
就像哈罗德在路上看见的雨后景象:
“然而另一件事发生了。是那种还没结束就叫人意识到其重要性的事情。快到傍晚时,雨突然停了,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根本没下过雨。东边的云层撕开一道裂缝,一道矮矮的、闪亮的银光破云而出。哈罗德停下来,看着那块巨大的灰云一点一点裂开,呈现出全新的蓝色、明亮的琥珀色,还有蜜桃色、绿色、深红色。渐渐云层透出了一种暗暗的粉色,仿佛被那些鲜活的色彩穿透了,融合在一起。他动弹不得,急切地想亲眼看见每一点改变:地上的光是金色的,连他身上的皮肤也因此暖起来;脚下的土地咯吱作响,仿佛在耳语什么;空气闻起来是绿色的,充满了新生;软软的水汽升腾而起,如缕缕轻烟。
哈罗德累得几乎抬不起腿,但他看到了这么丰盛的希望,叫人眼花缭乱。如果他能一直将眼光集中在比自己伟大的事物上,他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走到贝里克的。”
我们看见过云开日出。我们会看见云开日出。(《一个人的朝圣》书评/smartt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