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的发展* V/ g# d7 X3 ^. C
7 R- V6 S4 a; D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等,人口159万,主要聚居于云南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地带,少数分布在云南保山、丽江、泸水、姚安、昆明、元江等县和四川、贵州、湖南等省。2 ?6 `7 w! n( u( l9 h
- z3 d- a/ S+ R# o. h) j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之一,服饰文化表现出绚丽多姿的独特风姿。# v) v$ J1 m& ?* y9 {
+ _7 {, }. S7 B; x& \远古时代. p3 H! Q( Y( ~; U
9 o7 T$ H$ v, M, X0 o" T想必白族的祖先过着群居生活。以打猎、捕鱼为生。以树叶来避寒,遮羞。经考古发现距今三千年前,白彝先民已经掌握纺织技术。剑川海门口、大理挖色鹿鹅山、大理苍山、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分别出土了石质纺轮,骨质或角质针具,证明纺织物开始问世。
` m5 t0 D" U9 t8 Q* t% t
; W" U4 c4 h" [2 d6 c) ?8 T9 Q白族先民也开始有简单的服饰,当然服饰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开始的主要功能无疑是保暖、避寒。
/ ?# `" g* C- J0 g. D到了南诏时期,大理地区的丝纺织业已大量出现。“工文织”,含纹纳花的丝织品大增。
8 }. o: F$ ~' s8 c% ^' y) l, A2 p( S% n; e. c9 C
1974年云省、大理州有关单位到大理州洱源县三营火焰山塔进行调查,在塔中发现了大理国时期的丝织品,且保存情况良好,经鉴定为白绢一幅,丝绸三块,这对于研究当时的丝织工艺确实是一份难得实物资料。
5 O& [( G/ d9 E' w1 ]8 g, G. V: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