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间,有贝币“钱能生钱”的传说。据说,将海贝埋于地下,或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海贝就会生子。如果存放了一罐贝币,一段时间之后,原来的贝币数量就会增加许多,海贝会从罐中充溢而出,
0 f" o6 c9 Z# A8 x* Y" E3 G 作为一种海洋生物,海贝是否会有此种“生子”的特性,能产生“钱生钱”的现象,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这就是在滇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往往发现贮贝器中的海贝,因为太多的缘故,从器内溢出。当考古学家们试着把海贝装回贮贝器时,却发现原来的贮贝器根本无法装盛所有的海贝。海贝生子的传说,是像“摇钱树”一样的奇思妙想,还是确有其事,有待考古学家的进一步发现。
/ \1 v3 N" G, _" \7 \9 B 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朝廷开始命云南制造钱发民间贸易;崇祯《邓川州志》载有当时废贝行钱的情况。清代,雍正元年,在云南省城及临安府、大理府、沾益州设鼓铸局。大理府有局炉五座。嘉庆四年,大理府下关设炉二十二座。清廷在云南设立大批铸钱局,大量铸造货币,使得铜钱在云南广为流通,云南币制逐渐与全国统一。
9 G& E4 c# l0 m- \6 q4 O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