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通宵熬夜不算是努力》,题目就很吸引人,读完到有点云里雾里。大体上,村上是在说一个朋友以一种炫耀的口吻说自己现在还在通宵熬夜,村上认为,在艺术界了,通宵熬夜算不上什么:“通宵不通宵这种事情,比起要在美术的地狱世界存活下来,根本无法成为痛苦的判断标准。”“原来他只不过是会因为熬夜一天而感到陶醉、兴奋的家伙。想因为熬夜而获得称赞吗?那种学生般的熬夜比起征战世界还要重要吗?”
读下来颇有感触,想想村上隆的艺术创作上的确轻狂,对商业与金钱的不避讳也令人偶有不爽,但是在这篇文章中的触点到颇令人感同身受甚至有点喜欢这个艺术家。自己在网上搜了村上的作品,这种颜色鲜艳亮丽,动漫卡通化的形象,到挺吸引人们的眼球。在这个不求深度的年代,表面的一切就是深度,而他似乎把这一切做的很好。年轻人应该都会很喜欢这些碎片化形式感强烈且颜色鲜明有自己独创性的东西吧。
言归正传,文章中说到了出国,对于村上来说,走出岛国去美帝是一件具有挑战性且艰苦的事情,但一个艺术家要想立足,似乎必须走出去,这种墙内开花但必须到墙外发达之后才能墙内香的现象,我们似乎和日本没有区别。从画家到电影创作,甚至理论家到国外镀金,出国成了一个人有无涵养学识甚至评判的终极标准。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如说是欧美化甚至美国化。村上说自己有时候很羡慕那些在国内从事小规模创作着的艺术家,他们似乎很开心甚至然让人羡慕。但村上认为,在挑战欧美的艺术世界这件事上,几乎都会打败仗吧!如果只在国内活动还大放厥词却还留在国内的人,难免让人觉得“为什么不到国外去?”
其实不管人在哪,不管做什么,似乎都会觉得自己很累很辛苦,工作的觉得自己加班跑客户挤地铁看老板脸色,读书的觉得自己写论文蹲档案馆泡图书馆很辛苦,有时候我们把自己搞的很累,这只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让自己觉得自己很辛苦,觉得自己承受了别人没有承受的痛苦,苏护在工作的人看来读书泡图书馆就是享福,在读书的人看来工作挣钱就是天堂。我们不要再沉浸再自己演的电影里了吧,生活不是让自己“通宵熬夜”然后自我感动,生活一定还有很多人在经历着比我们更痛苦的事情,我们在哭天抢地的大放厥词说自己很累的时候,请放下你的眼泪,换一个更好的心情努力做得更好,因为有很多人默默地努力承受着比你更痛苦的事情呢而对于村上来说不也同样适用吗?当他反问别人“为什么不到国外去?”我们一定也可以反问他:“为什么不XXX?”
想起之前自己送给朋友的一句话:“愿我们在各自的道路上坚定努力且开心的走下去。”(《艺术创业论》书评/saluzi1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