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都躺在阴沟里,但我们中的有些人在仰望星空。---王尔德
看罢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感叹此片真是拍出了中国文化的韵味。整部电影以一种幽暗的色调,内敛且含蓄地反映了中国武学的最高境界。那两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念白,更是值得长久回味。顺着兴趣,我查了查相关资料,才发现原来此片编剧之一是一个叫做徐皓峰的人。顿时不免将对王家卫的钦佩转移到了这位鬼才身上,赶紧找来他的书补补功课。谁知这个徐皓峰如今早已得了武侠作家、编剧与导演“三位一体”的真身。
细看他的人生轨迹之后才明白,原来徐皓峰的内在是一个兼具武士精神和文人特质的高手。他自幼随二老爷李仲轩习练形意拳,后来却转学美术,大学又考上了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并未选择进入片场,而是蹲家里研究起道家文化来,且长达数年。后来却是凭武侠小说和影评而声名鹊起,并最终拿到了执导影片的机会。一方面,由于家学渊源和自己的聪明苦练,他对诸多国术门派的招式、套路甚至是心法都是了如指掌,表现在影评、剧本和镜头里均是准确到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浸淫于传统文化,并对电影史有一番系统的钻研,他对电影所承载的文化观念、艺术品位、价值导向和生活细节皆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与鉴定。将这两种身份合二为一的,全天下恐难找到第二人。
除了《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国术馆》、《道北藏身》等武术题材的作品为他赢得广泛声誉之外,他的影评也独具风格:文字犀利,不落俗套,剑走偏锋,恣意妄为,真个让人好生敬佩。徐皓峰武士与文人的两重身份正好映照了我手上他这本影评集的标题《刀与星辰》。想来刀是武士的兵器,而星辰则是怀有高蹈理想之文人所仰望的精神家园,在他与这部影评身上,二者恰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话说弦乐中有一种由四种乐器组成的合奏品类,叫“四重奏”:用大、中、小提琴各一把,再加上一把低音提琴所构成,是最“清纯”的一种乐曲形式。海顿、莫扎特、舒曼等人都是四重奏的爱好者。《刀与星辰》这本书恰好也将四种境界与趣味杂糅在一起,协奏出一首清纯的电影赏析曲。
先来看这第一重:“细节”。任何影评恐怕都少不了对细节的分析,然而,徐皓峰的眼光却格外刁钻,能在不经意的细微处,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但就拿男人的“腰”来说,他就能看出许多名堂。吴宇森的《赤壁》在武打设计上乏善可陈,差就差在这个“腰”上。中国武术是从马上枪术蜕变而来——以腰力使枪,以胯控制马——因此强调“腰马合一”,香港传统武打片也一直贯彻这个原则,虽然没有了枪和马,但对腰胯的强调仍是一贯的。但《赤壁》中的大将都喜欢跳下马来打架,突出了拳术,却忘却了“腰马合一”的原则。再就曹操的形象而言,也是没有拍好这个“腰”来。腰部在古代是男性权威的表现部位,无论文臣武将都要有一定的“腰”姿,站着就要挺直腰板,美国的老牌资本家也总是挺个大肚子出来。历代的帝王图像,比如李世民,也是手放在腰上,以显示其地位。徐皓峰敏锐地发现,《赤壁》中的曹操虽然在腰间也配了佩玉,但那是一堆,随着迈步就互相撞击得“哗哗”乱响,失去了威严,像个货郎了。
徐皓峰的确有这种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本领。再拿个靴子来看。陈可辛的《投名状》中,姜武阳的性格就是首先通过抢靴子一事来体现的:庞青云做盲流时,姜武阳看他穿的军靴漂亮,走上去用自己的脚比划了一下,大小合适,立马就抡刀砍庞了。宁可杀人,也懒得多说一句“脱下来给我”之类的。就这么一个细节,便暴露出姜的土匪根性。再后来,姜武阳杀嫂,也是因为其土匪观念所致。一个细节反应人物的命运,一般观众恐怕很难看得这么仔细。而这正是徐皓峰的过人之处。
说到这第二重,便是“技术”。影评圈中,有一部分人专玩技术,俗称技术流,对镜头运用、机位摆放、特效加工都驾轻就熟。徐皓峰自然也少不了这两下子。但他并不局限于此,他谈技术,一定要反映出背后的艺术价值来。因此也就必须提到第三重协奏:“艺术”。拿我们格外熟悉的电影《卧虎藏龙》来看。徐皓峰认为,一般的武打片拍轻功都是一闪而过,对于起身、飞、落三个过程总是取其一而用之,绝不会展示全程。而李安则反其道而行,用长镜头跟拍的方式。有人会疑惑,采取这种技术处理是为什么呢?徐皓峰指出,这是要用轻功去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拍短了不行。在李安的镜头中,章子怡动作轻飘,表现出其年轻且无世俗熏染;而杨紫琼的轻功则重拙有力,常从房顶中跌下跑上一段,反映出一个久经世事敢爱敢恨的性格。就这样,一轻一重,一老一少,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对比,就更好看了。除了跟拍,李安拍摄轻功的角度也是一反常规的。为了表现动作轻飘,一般的武侠片都是仰拍,而李安的手法却是加入了许多俯拍。俯拍的背景是屋顶,因此展示出古老的建筑,造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除此三重之外,“文化”则是他的影评中最重要的乐器。俗话说,电影是形象的艺术,而文学则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写影评实际上就是把影像的艺术转化为文字的艺术,并且借由文字的艺术来体会影像的艺术魅力。徐皓峰的电影作品《倭寇的踪迹》虽差强人意,但他的影评能力却让人毋庸置疑,这其中最显功力的就是他能借电影而纵论古今东西之文化。
还是拿《卧虎藏龙》来说事儿。一般人观看此片,末了会明白这是一个讲述两条线索的故事:准备退隐江湖的大侠李慕白一直深爱他死去朋友的妻子俞秀莲,但是两人迫于封建礼教而不能结合;千金小姐玉娇龙,性格豪放不羁,由于向往江湖生涯,盗走了李慕白的宝剑,李慕白要追回,并苦心想收她做自己的关门弟子。可是,徐皓峰由于曾花费多年心血钻研道家文化,却从中看出了另一重“真相”:李慕白是武当派,修炼人元丹法,下山只为寻求作为“活药”的女人。他首先找到了俞秀莲,做出感情暗示。可是见到更加年轻漂亮的玉娇龙后,便立刻动了心,从此一路纠缠。李慕白表面上是“爱才”,还说了许多儒家为人处世的道理,实际都是他的障眼法,目标就在得到玉娇龙。也许你只是认为在李慕白和玉娇龙之间只有复杂且暧昧的情愫,决不会同意徐皓峰笔下的李慕白所持有的“阴谋论”。可他偏偏就能拿出一系列道家的丹法、理论来,让不知背景的读者就范。虽有用力过猛之嫌,但读来颇具启发,换一个视野看世界。
他谈电影,却从来不只是谈电影,还一定要谈文化,谈价值观,谈精神境界。即使评论《无极》、《英雄》、《十面埋伏》、《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的商业大俗片,他也能写就用典极多、旁征博引的影评来。这就给那些只懂复述一遍故事再添上几句感想的影评写作者们提了个醒:影评得评出东西来。因此,这本《刀与星辰》可算作是最好的影评教科书。(《刀与星辰》书评/狗剩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