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浓郁的白族风情/ V! S; f% o9 x) M/ B, H4 s7 V( r
+ e3 X( e& h7 \" V6 W6 N作者:精美散文 来源:中国散文网
8 A3 b/ M" D V7 j- O+ q5 J+ j6 r E3 w8 w" ]4 G9 ^. b5 s
洱海是白族的摇篮。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国白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到大理你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习俗,可以品尝别具一格的白族风味食品,可以选购到称心如意的白族民间工艺品,还可以参加传统的大理白族“三月街”节日庆典活动。7 c3 Y) `3 [* V( {! E
) h \+ t4 _+ Q9 n 民俗节日——“绕三灵”与“三月街”
, s7 |% O- G) K) l; ^. @$ _2 j9 B& g1 k, k% w( h
白族共有160万人,其中云南有134万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丽江、兰坪等地。白族原称“摆夷”,自称“白子”、“白尼”、“白伙”、“白人”,属典型的农耕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白族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恩平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大理国”政权。自那时以来,白族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较接近、居住地较固定的民族。由于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现在白族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但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丰富多彩,创造出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被人们称为一部存在于曰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创世纪》、《九隆神话》、《杜朝选》、《段赤城斩解》(又名《蛇骨塔》) 、《火烧松明楼》、《望夫云》、《鸟吊山》、《海西海》、《小黄龙与大黑龙》及《慈善夫人》,“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音乐舞蹈,还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刷”,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另有中外闻名的大理三塔、朝川石宝山的石窟人像,以及南沼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等建筑雕刻,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白族绘画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白族有独特的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是白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雕龙画凤,坚固结实,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远近闻名。白族有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日,如“绕三灵”、“石宝山歌会”、“本主节”“耍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还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节” 、迎神赛会等。在大理,最著名的要算是“三月街”了,规模、形式类似北京的庙会,却又多了人山人海的对歌会。
; U6 w" Q9 `$ J6 p
# b+ }2 J6 ?/ M1 U “绕三灵”,白语叫“观上览”,意为“逛三都”,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自娱性民 间盛会。“三灵”指的是“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会期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至四月二十六日。届时,洱海周围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浓妆淡抹,排成长蛇阵,第一天从大理城出发,“绕”到“神都”圣源寺,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第二天“绕”到“仙都”河矣村金奎寺,祭祀宋时大理国国王段宗榜;第三天“绕”回“佛都”崇圣寺,祈祷上苍保佑,永镇山川,天地安宁,然后在寺旁的马邑村散会。队伍以村为单位,每队前有两位老人手持杨柳枝和牛尾巴、白毛巾,边舞边对唱白族“花柳曲”,后面的队伍有的唱调子,有的打霸王鞭、敲八角鼓、双飞燕,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白天边走边舞,一路欢歌笑语;晚上,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 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通宵达旦。因此,人们把“绕三灵”称为白族的“狂欢节”。% [ F+ j2 w& X4 E+ D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