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关以后,八旗的作战能力有很大的改变。在关外时,他们是部落兵的编制,王子们是将帅,所有的部落男丁都是战士,旗营的战斗力相当强。入关以后,打了几次内外战争,旗营能征善战的战士们折损不少。更重要的是,八旗男丁出生以后就有粮饷,一辈子由国家养着,在作战时,八旗的精锐先让汉兵冲锋陷阵,打得差不多的时候,旗营才出动。到了这个地步,旗营战士相当于贵族,平时养尊处优,打仗时也不是在前锋冒险,长久以后旗营战斗力当然衰弱了。八旗子弟犹如富贵纨绔,训练也并不严格,两三代以后,到康熙晚年旗营的作战能力已经不足称道了。
清朝的建制军,号为绿营,大部分是继承明代的卫所体制,在各省各地设立提督、总兵等官制,分别率军戍守,有事出动,先从战事附近的提镇发兵,不足时才调动其他地方的绿营。这些绿营将士身份上不如旗营,训练和装备也都不足,等于是二等部队。康熙以后的战争,绿营扮演的角色却越来越重。到了乾嘉时代,几乎所有的重要战争都是由绿营出动。
绿营平时既是二等部队,再加上清皇室对于汉人并不信任,所以这些绿营的名额常常不足。一旦有事,命将出师,带兵的军官不得不临时招募添补缺额,正所谓“驱市人为兵”,怎么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呢?嘉庆、道光以后,绿营更不如以前。所以,平定川楚教案和太平天国,有不少乡勇担任战斗任务,立了战功,才将他们编入绿营的编制。清代过了一半,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可以作战的部队了。湘军、淮军都是以乡勇为名招募的私人部队,国家根本指挥不动。
整体说来,有清一代中国人口从差不多两亿逐渐增加到四亿多;加之面所说的旗营和绿营的编制,总数不过百万余众。
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而只有这么一丁点的常备军,而且训练装备都很不足。等到清代晚期,内乱外患纷至沓来,那时的中国根本是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
乾隆好大喜功,前面所说的若干战争,其实官军都是大败,只是皇帝好面子,群臣跟着掩饰,讳败为胜。以武器而论,清军打缅甸、越南,战士手上的火器都还不如这两个东南亚小国的武器先进。打缅甸的时候,清廷完全不知道缅甸正在和暹罗作战。等到后来知道了, 又想拉拢暹罗打缅甸, 可是那时候暹罗已经被缅甸灭亡了!这一昧于世界形势的状况,在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时,已经表现为自大和妄,不知道欧洲已经有一批新的强国兴起,它们的火器和工业都不是中国能够对抗的。在缅甸、越南两次战役以后,有人建议朝廷要注意更新手上的热兵器。乾隆却认为,八旗是以骑射为胜,不应当借用火器,以至于丧失了八旗勇武的传统。从乾隆以后,一直到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军队的武装还是以传统的冷兵器为主,火器的配备甚至还赶不上入关前后清军自己掌握的火器部队。(选自《中西文明的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