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贵在审美—我的赏兰体会

0
回复
35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2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个普通工人,原来是杜鹃花的爱好者,在1993年的一个星期天早上,去逛花市场,偶然嗅到一阵令人心醉的芳香,我心里想,不对呀,有香气的杜鹃花很少很少,至少目前丹东地区还没有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向有香气的地方寻觅着,结果在争奇斗艳的杜鹃花丛中一个角落的下方,发现一盆有十几苗的小草,在小草丛里肃立着两三朵洁白无暇的小白花。它体透晶莹、亭亭玉立,显得那么雅,那么圣洁。我俯下身,将面部贴近小白花,这时阵阵芳香扑面而入,沁入肺腑。我被这小白花征服了,陶醉了,我抬起头问花的“主人”:“这是什么花?”“主人”告诉我这是兰花,是素心兰花。从此我爱上兰花,成为热爱兰花的“花痴”。从1993年秋天至1994年冬天,一年多时间里把自己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钱全部用来购买兰花,相继投资一万多元。现在和兰花朝夕相处已五年了,通过五年来适养、学习、欣赏,使我愈来愈感到生活中可以没有其他花卉,但不可以没有兰花。兰花已成为我生命中一部分,尽管投资那么多钱,效益没见多少,但我无怨无悔。因我是在用心爱着兰花。当初购兰时根本没有想到用兰花赚大钱。有时在空闲时经常琢磨,为什么我魂牵梦绕的把感情独钟于兰花?是什么精神推动着我?后来经过适养、欣赏、学习,终于悟出了其中奥秘,原来兰花具备了以下几个条件才使人们(包括我)只要一接触就义无反顾的全身心投入进去。 一、兰花具备了美学上的形象美、色彩美、线条美、动态美及一切形式美 花卉有的冬天落叶;有的有叶无花;还有的有花无叶;唯有兰花,叶花双全,四季常青,花开不断。例如:春兰花开春天;蕙兰花开春夏;剑兰、四季兰花开秋天;寒兰、墨兰花开冬天与春天。其他花卉则不然,如月季、杜鹃、山茶花等等观赏花卉要想四季有花,需专家用人工调养控制。而兰花不用人工控制,完全是自然的。这是大自然的赋予,而且兰花的色彩极其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不包。 兰花花瓣百态千姿,荷瓣、梅瓣、水仙瓣、蝶瓣、奇瓣等。捧瓣像蚕蛾的称蚕蛾捧,像蚌壳的称蚌壳捧;像猫耳的称猫耳捧。唇瓣有雀舌、如意舌、刘海舌、大柿子舌、龙吞舌等等。这真是“物我同然”象形逼真。 任何花卉大都观花时间短,观叶时间长,兰花也不例外。而兰花叶子的观赏价值出类拔萃。如滇南莲瓣兰叶细如线丝,流畅自如,随风飘动,如潺潺流水。四川春剑兰叶竖直昂首,显得高傲豪爽。闽粤一带的宽叶墨兰,叶子宽大豪放,使人观后顿觉心怀宽广,给人以宽容,能宽纳一切的启迪。江浙一带的春兰叶子,胖瘦适中,比例恰到好处。看上去端庄秀美,清正大方,具有典型的东方女性标准美的形象(宋梅是最具代表性)。江浙名兰“西神梅”不但花似仙女,而且叶子更具特点,它的大部分叶子标准半垂,偶而有几片叶子从中向左右直立伸展,显得有动有静,把叶子的线条美与动态美有机溶合一起,真是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兰。兰叶审美上,有的企剑兰叶高大劲挺,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有的兰叶弯曲细腻,楚楚动人,体现出一种阴柔之美;有的兰叶似曲非曲,柔中带刚,不卑不亢,体现出一种壮严肃穆之美;有的兰叶一寸三弯,如彩带飘舞,体现出一种运动之美;有的兰叶似海鸥翱翔,一起一浮,体现出一种象形之美;还有的兰叶水晶体透、线艺斑谰,大有出人意料,激动人心之感,体现出一种奇物之美。笔者只是将学习到的和把在观赏中见到的一知半解谈点体会而已,至于没见到的,新下山的,专家学者培育的新品种那就不可胜数,无法体会谈及。有待今后与兰友共同总结吧! 二、兰花具备像人类那样的精神文明之美 中国人对兰花的审美观,是通过“物我相亲”、“物我同化”、“天人合一”、“超越物外”,逐步升华,最后进入理想的审美王国。二千年前孔夫子曾经这样说过“……身居兰室,久闻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这是孔子用兰花喻圣人,即与圣人经常在一起,向圣人学习,可以成为圣人,可见其用心是多么深刻。尽管孔子时期的兰花究竟是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兰”,这有待于考证,但后人已把兰花与圣人看成是一体。已把兰花看成是圣洁之花,并喻之为君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兰花专家刘清涌先生曾提出“兰花是一个文化的符号”,笔者觉得是相当精确不过了。 孔子他老人家还让我们学习兰花那种“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的品格和精神。这使我联想到孔繁森同志,远离家乡,来到边远地区西藏,在那极其艰苦条件下,把生命置之度外,忘我工作,最后为了西藏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年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了无数的好事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好多好多的人向“希望工程”捐款,向社会各项事业捐款都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徐虎、李淑而几十年如一日牺牲自己业余时间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还有成干上万个像孔繁森、徐虎一样的人,他们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为着人民的事业做着无私的奉献。这些不正是兰花那种“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的品德与性格吗?不正是兰花那种馨香所在吗? 中国古时宋末元初大画家郑思肖,其为前朝遗民,未亡后,隐居苏州一带,坐卧必朝南,自号所南,以示他不忘亡国之意。所画兰花,疏花简叶,根不着土,多作悬崖之势,以示国土沦亡,没有凭借,寄托亡国之痛。别人问他为何画兰不着土,他说:“土为善人夺,忍着耶!”当时有一权官,因爱他的兰画而胁迫强索,他拒之说:“手可断,兰不可得也”。此官无奈,只好放他去了。所以他的画常铃一“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的印章。当时书画大家倪元林曾在其墨兰图上题道:“秋凤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在中国现代史上,无数革命先烈,他们在敌人的心脏做地下工作,很多同志被捕入狱,而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后人能过上幸福生活,头可断,血可流,人民利益永不丢。这些不正是兰花的那种“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的精神写照吗? 兰花之所以让人们崇尚、赞美还在于虽为“王者之香”还能“与众草为伍”。这使我们联想到革命领袖平易近人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探索建设人间净土之路。 由于“国兰”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它能使人见兰思德,促进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兰花的审美活动,在整个两个文明建设的生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兰花审美是文明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的高级审美活动。正因如此才使得几千年来诗人热情吟颂,画家醉心描绘,成为流传至今的兰文化现象。我们爱兰、养兰、赏兰、颂兰、画兰、在百花园中对兰花情有独钟,就是因为兰花的美已远远超出了它的自身范围,人们已经把它看成是文化、是艺术、是道德、是文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养兰贵在审美,我们只要把兰花的外在的美逐步升华到兰花的内在美,并把它与我们今天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会体会出养兰的无限情趣,达到“人兰合一”的境界。就会像兰花那样把我们的人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