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文化杂谈

0
回复
46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22: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文化人来说,自古以来,兰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刘清涌话),是他们表达情操的一个载体。在中国历代的大部分文人的眼里,兰即香草,象征着一种理想,她可以作为一种操守和德行追求的表示物,也可以作为一种美感的偶像。  兰花的高洁、倔强一直受历代的文人所称赞。 作家秦牧在《兰花》一文中这样写道:“又一次使人想起无私无畏,谦逊温和,历经沧桑,本色不改的革命家们(指朱德、陈毅等——引者),兰花正好象征了这类永远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杰出人物的品质”。1931年初春,反动派残杀左联作家柔石等23位进步青年,鲁迅被迫避居日本人开设的旅馆花园庄。此时,适逢小原荣次郎采兰将归国,对自然和社会具有很强烈感受力的鲁迅,以友人携兰东归这一情景,感慨万千,借兰抒情,书赠七绝一首;  椒焚挂拆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到榛。  诗中托兰诵贤,把兰花的“芳声” 比全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寄情于深山幽谷中的“素心”佳兰。用荆棘棒木丛生的险恶环境,来衬托兰花的高洁、素雅。大文豪写兰,如此真情,爱兰之深可见。  清代的名将左宗棠赞诵兰花:“质秀气清,工者之草,翰墨留香,我赏而宝。”画梅成痴的彭玉鹿,也曾多爱题兰,留下如下名句:“平生只解写梅兰,索我题兰兴更赊,独怪孤山三百树,幻形九畹叶芳葩”。爱国将军张学良赞兰为:“王者之香,是宝贵之极;一古流芳,是隐逸之最;出淤泥而不染,经岁寒而不凋,乃清介坚劲之美。”  中国文化人有关兰花的诗词字画佳作如浩瀚的大海,不胜枚举。 自宋代以来,画兰名家迭起辈出,相继以兰花为主题,把他们的理想、情趣、美感、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花卉四君子梅兰菊竹是历代画家绘花画卉的对象,佳作成千上万。其中尤以画兰深得其妙,往往是五叶三花即形姿毕现,情趣盎然,笔筒意赅,意境邃深,辄成珍品。现今保存在故宫博物馆里的两幅春兰画卷,是南宋著名画家赵孟坚的佳作。另一名画家郑思肖以画“露根兰”称着,宋亡后,从元朝隐居吴越,以画无上的露根兰寄寓他的亡国之痛,在画兰长卷中题上“纯是君子,绝无小人” 的话,以表达民族的自尊心。目前存于美国华盛顿Freer画厅的一幅春兰图,是他于1306年一月十五日(农历)所画。元代名家赵盂的兰蕙图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以自由抒卷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明代文征的兰则笔墨姿肆,且常杂以竹、荆石块,以附托兰姿。随后女画家马守真的工笔谈写,徐渭的大笔挥洒,周天球的折叶卷花,都各显风格。又如王锋的淡兰浓竹,朱耷的粗笔大写,石涛的澜泽浓郁,欣欣生意,着意干长带飘忽,随意伸卷,与书法的笔意相得益彰。钱载的淡写,罗聍的清雅,真然的酣畅等等,均尽得兰趣,又得墨味。  到了清代,画兰、写兰最著名的应该是郑板桥。他自称“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以兰自律、自趣、诲人、官志。处事等,写下了七、八十首兰的诗词,亦画下了几十幅的兰画,都是国家瑰宝。  到了现代,名作家、画家、将军的写兰佳作、画兰珍品亦十分丰富。例如陈毅元帅的“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陨。”朱德元帅的“越秀公园花木秀,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在革命老先辈的薰陶和鼓舞下,乘改革开放之风,中华大地的兰花正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