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性远 冯仰澄 阮庆祥 朱明水 杨德礼 孙胜利 钱茂竹 近现代花卉画名家辈出,高手林立,而且由于时代风云激荡,沧桑变幻,画家们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更深沉的感慨,画外音更为丰富。列举如下。 吴昌硕(1844~1927),为清末民初杰出书画大家,浙江安吉人,早岁因家乡饥荒,家境困苦,流落他乡,备受艰苦。22岁中秀才,曾任县丞,至53岁任安东县令,仅一月即挂冠而回。29岁时,曾在苏州一些名人处观摩、研习历代名人书画,学习诗书篆刻。绘画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涛、赵之谦各家长处,并取篆、隶、狂草的笔意人画,继承“扬州八怪”画风,下笔如急风骤雨,色酣墨饱,布局重整体,尚气势。他说:“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因此一笔一画,一枝一叶匠心独运,配合得宜。民国二年(1913)七月画有《兰石图》,用淡墨画巨石,用浓笔写兰丛,在石间崖下兰叶横展,兰花和一些荆棘在兰叶丛中错综斜出,水墨淋漓,一派生机。在上题诗:“怪石与丛林,留之伴香祖,却似所南翁,画兰不画上。”下具年月姓名、又有几首题兰诗写出其画兰时的情趣和寄慨。“东涂西抹鬓成丝,深夜挑灯读楚辞。风叶雨花随意写,中江潮满月明时。”当时他在上海,年华老去,月明夜深,边读楚辞,边写兰花,风叶雨花,随意点染,取材独到,格调新颖。又如“识曲知音自古难,瑶琴幽操少人弹。紫茎绿叶生空谷,能耐风霜万岁寒。诗画俱达胜境。 在画兰大家中,经亨颐是杰出的一位。经亨颐(1875~1938),上虞人,字于渊,晚号颐渊。青年时,受维新思想影响。在日本读书时,与孙中山、廖仲恺相识,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校长,兼浙江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他所在的一师成了浙江和东南各省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21年后,回上虞创办春晖中学,一些国内名流和进步人士如朱自清、夏丐尊、丰子悄、杨贤江、朱光游等云集学校,蔡元培、何香凝等也多次来校讲学,一时名闻全国,誉驰中外。1924年国共合作时,被选为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首任执委,在国民党“二大”上,为七人主席团成员之一,1927年后任中山大学代校长,北京高等师范教授。他坚决反对蒋介石反革命政变,是国民党著名的左派人物。1928年冬与何香凝、柳亚子等人在上海组织“寒之友社”,以金石书画自遣;与张大千、于右任、黄宾虹、潘天寿等人诗酒酬唱,丹青泼墨,以寄情志。经亨颐长于诗、书、画、金石,被时人誉为“四绝”。特别长兰梅竹,而其猖介个性时时流露在纸墨间。1928年他画一幅《木兰草兰图》,题画诗中说:“木兰草兰,同粲春光。有干无干,有香无香,耿耿幽致,落落大方。”这两种兰形体特性不同,但共同沐浴在春光之中,有同一种姿态和品格。1929年曾画一幅《兰竹图》,他说,在写竹时,他学习苏轼,在写兰时想起了上虞的先贤倪元璐,由兰竹又想起松,“为草作兰为本松”,“长松之风长其风”,“长松之长长其色”。原来松兰竹“同为寒之友”,通过兰竹画,表达了他不畏强暴、坚持气节的高贵品格。由于内心的郁结,他常酒后写兰,所谓“未写花香浸酒香”。“长留幽草补春光”。经亨颐写兰又喜欢与好友合作。1931年一次他写兰,请友人药雨补山石,而成《兰石图》,并题诗赞美兰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生活幽谷绝壑中,怀香无意和薰风。长年娟秀自相慰,春色茫茫尽落红。”又一次他写兰,情好友、著名书画家陈树人补桂花幅之下,一桂一兰,俯仰有致,他兴奋地题诗道:“春秋佳日二番风,领略诗中与画中。仰有兰兮俯有桂,不须死读王荆公。”1935年的一天,他写好了兰,请友人曼青补上蔷薇,把这二种春花合画一处,“惟幽有远风,终岁条条翠”,突出了它们长青翠绿,生息不绝品性。人们评论经亨颐画的特点廖廖数笔,疏落淡雅,却传神生动,深得兰的神髓。 又有王甄(?~1940),江苏高邮人,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善写兰竹,气韵秀逸,淋漓洒脱,学习明人,又能自出机杼。传世作品有《墨兰》、《兰花春燕》等。 姚虞琴(1867~1961),浙江余杭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写兰名驰江南,学赵孟睢⒅K?希???啥??饩成铄溆钟谐掳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