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金庸另一面

0
回复
25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7 21: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晚八点多就睡了,做了一夜的梦,凌晨时分,梦见我终于决定提笔写武侠小说。在梦里,小说是以画面的形式出现的:少室山下,斜阳古道,一个梳双髻的青衣女子骑着毛驴慢慢走过,毛驴的脚步惊飞了一树归鸦……
熟悉这故事的人想必都知道,这女子正是天涯思君不能忘的郭襄,而我要写的小说,名字就叫《金庸小说补遗录》。我想以自己的一枝拙笔和一颗痴心,去填补金庸小说中的那些留白之处,我想写下郭襄别过杨龙夫妇后是怎样辗转天涯的,小昭独走海外时是如何思念无忌的,令狐冲和任盈盈偕隐后是否还会偶尔想起那个为了他破戒偷西瓜的小尼姑仪琳?桃花岛上黄药师和阿蘅曾有过怎样的快乐时光,七公的手指究竟是如他所说因为贪吃误事断了的,还是埋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他的一生之中,可有过最爱的人?
醒来知是梦,不胜悲。对着镜子洗脸的时候,眼泪忽然扑簌簌落下,大清早的,想起偏居海岛的金庸已经九十岁了,说不定哪天就要离我们远去,竟悲从中来,无法自抑。

以前读书的时候,导师胡遂教我们赏析文学作品时最推重知人论世。可恨我在熟读金庸小说时,对其人其事完全一无所知。一直要等到多年以后,读了傅国涌的《金庸传》后,才算了解了之前所不知道的金庸另一面。
傅著《金庸传》其实着重介绍的是他做为报人查良镛的一面,但是了解了金庸的一生后,对读懂他的武侠小说不无裨益。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金庸小说中的男主角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孤儿,而且大多身世伶仃零落依尘,现在才知道,日本入侵时金庸母亲即死于战乱,之后他远走香港后,父亲又被批斗至死。金庸哪是我之前想象的那个压根没吃过苦头的世家子,父母的逝世尤其是母亲的过早离世一定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所以他小说中做了母亲的女子总是那样温柔美丽,连无恶不作的叶二娘,想起早夭的幼子来都温柔无比。
令人痛惜的是,金庸就像张无忌杨过一样,承欢于母亲膝下的时间那么短,只能在回忆中怀念母亲的温柔。无忌杨过一生都在寻找和母亲相似的人,无忌疼惜阿离是因为她和母亲素素神情相似,杨过对小龙女的依恋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又何其相似。金庸呢,索性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倾注到笔下,塑造了一个个温柔深情的慈母形象,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的母亲原本叫徐潮禄,和他母亲的名字徐禄只差一个字,后来才改成徐潮生。
所幸的是,母亲的柔情滋养了金庸的一生,一个人只要在童年时充分享受过父母的爱,终其一生都不至于太过偏激无情。幼时优裕的生活和双亲的呵护奠定了查良镛性格中温和敦厚的基调,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做读者的都应该感谢他的母亲徐禄。
金庸在未成为金庸之前,是吃过不少苦头的。求学时因为性格叛逆,两度被勒令退学,中学如此,大学也是如此。很多人对他八十岁时还要去剑桥读博士表示不能理解,认为“求名之心太盛”,其实,如果你知道他年少时的经历,说不定对他就会有“了解之同情”,对于一个有心通过读书来求仕的人,当时的退学对他打击何其之重,年老时求学剑桥,无非是对少年创痛的一种补偿。
战乱时他随着同学老师迁徙避乱,徒步数百公里,衣不覆体,食不裹腹。这段经历是否很熟悉?很多年后,已经生活优裕的他写《倚天屠龙记》时,中间有一段就是小小张无忌和小小杨不悔千里独行,去昆仑山找妈妈的故事。以前我每读这一段,总是备感心酸,现在想来,小小的查良镛和师友一路跋涉,外有战乱之祸,内有枵腹之忧,所吃的苦一定不比无忌他们少吧。
大学肆业后,才二十出头的查良镛前景茫茫,不得已应友人父亲之邀,去湘西一个农场里面呆了两年。那段记忆想来在他的印象中并不坏,所以他在写作《连城诀》时,才会把主人公狄云和小师妹生活的地点设在湘西,书中的湘西宛然是一个境外的桃花源,那里民风敦朴、风景优美,狄云和戚芳终日劳作嬉戏,名叫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蝴蝶成双结对地飞着,“那时候的世界有多么好,天地间没半点伤心的事”。金庸对湘西是有特殊感情的,他曾经说过:“我小说中最好的男主角和最好的女主角都是湖南人。”前者指狄云,后者则是程灵素。
在湘西蜇伏了两年后,金庸到上海谋生,凭着出色的英文和不俗的写作能力,在《大公报》谋到了一个职位,几年后被派到了香港。
曾经有一篇文章叫《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以富有诗意的笔调描述了金庸、黄霑、倪匡等人从大陆赴港的历程。不不不,现实远远没有这么诗意,不仅不诗意,说难堪也一点不过分,倪匡当年在内蒙古恳荒,九死一生从内蒙古逃到香港,金庸略好一点,但是去香港也是不得已。当时他杭州有女友,原本是不想去的,只因无人可派,不得已去香港当了开荒牛。
香港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孤岛渔村,人口不足五十万,百业俱废,时疫杂行,想必年少的金庸初到此地时,未必会很开心。但是他坚持了下来,后来还离开《大公报》,一手创办了《明报》。《明报》是在风雨飘摇中成长起来的,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都是靠金庸的武侠小说连载撑起来的,筚路蓝缕的艰辛自不待言。谁能够想到,当初那个赤手空拳赴港的穷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报业大亨,还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呢?
金庸的成功,是时势使然,更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看了《金庸传》后,我才知道他是个毅力惊人的人。他说自己“做什么事都不求速成,但求在缓慢中坚持”(大意如此),曾经有十几年,他每天坚持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小说,他的那些长篇巨制就是在办报和杂务的空隙中累积而成的。
无怪乎他会写出郭靖这样一个人物了。傻小子郭靖没什么优点,有的只是一颗淳朴的心和一股水滴石穿的毅力,就凭着这股子毅力,天资愚钝的他居然成了绝顶高手。黄蓉天资胜过郭靖百倍,最后的成就却远远逊于其夫,天下黄蓉何其多矣,像郭靖这样的傻小子却难寻。
从金庸一生的经历来看,他的性格大体是温和中蕴藏着棱角。金庸的父亲死于非命,我不知道这件事对他影响有多深,碰到和此有关的访谈,他总是淡淡地说:“(父亲的死)这是时代的原因。”与此相应,金庸小说中男主角的父亲大多也死于非命,但是书中报仇雪恨的思想并不重,张无忌个性温和,即使亲眼目睹众人逼死了父母,后来有了报复的能力也并不施以报复,杨过这样性烈如火的人后来也对假想的杀父仇人黄蓉达成了谅解。
但这并不代表金庸就是温吞水老好人,不要被他面团团笑眯眯的外表迷惑了,其实他是有反骨的。早年求学时,他就以创作来影射学校官僚,导致两度退学。后来创报《明报》时,一度曾经被香港左派列入了暗杀名单,不得不暂避海外,饶是如此,也一点都没有改变他“不党不私”的办报初衷。
了解了他的这一面,再来看《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是不是更加有亲近之感?因为不愿向权威低头,令狐冲被逐出师门,落魄江湖,最严重时身受重伤,奄奄一息,即便如此,他可曾服过一次软,低过一次头?如果你以为金庸只是个一团和气的富家翁,那就误读他太深了,能够创造出令狐冲这等一流人物的创作者,思想境界一定也有高出流俗的地方。
金庸一生最为推崇的人物古有张良范蠡,今有邓小平吴清源。这类人物的共同特征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所以金庸才会选择在《明报》鼎盛之时转手卖出,他笔下的人物走的也大多是“功成身退”的道路。
金庸最好围棋,所以当世人物中尤重吴清源,他对吴清源下棋只重过程不重输赢的境界至为推崇。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其实也出过吴清源一流的人物,那就是《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至人无名,这兴许是金庸一生中暗自期许的人生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转眼间,金庸已经封笔数十年了,人们对在世的文学偶像总是难免苛求。我曾经也和很多人一样,不能理解为什么他那么大年纪了,还要乘飞机在两岸三地跑来跑去,还要将早已深入人心的作品修订得面目全非。了解了他的故事后,我终于释然了,这么多年来,是读者们执意要将他捧上神坛,却一直忘了,金庸原来也是个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有他的追求、失落和执着,他有他生而为人的缺点,我们实在不应该拿神的标准来要求他。就像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囿于形式不免也有很多缺点,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那些作品的喜爱。
记得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堂叔借给我一本《射雕英雄传》,我坐在茶子树下,一边看守着水坝一边读小说,惊异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好看的小说。山间的风一阵阵吹过来,我少年的心也被这风被得情怀激荡,多么想跟随着这风去山外,去那个有着靖哥哥和蓉儿的江湖,去看看桃花岛的桃花开得有多美。
很多年过去了,我如愿来到了山外,才发现江湖早已不是那个江湖,写故事的人已经老去,世界上原还有着比武侠小说更引人入胜的读物。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深深地爱过他笔下的那些人物,那么请让我们一起来感谢他,感谢他的小说曾经陪伴我们走过精神贫瘠的年少岁月,感谢令狐冲张无忌的故事曾经滋养过我们最初的梦想。他已经九十岁了,我不知道他能否像张三丰那样高寿,但是我相信,即便是数百年以后,仍然会有人读他写下的故事,在星空下,在小溪旁,在世界上每一个被汉语滋养过的角落。
查先生,请您多保重!(文/慕容素衣)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