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200页小说,看出一个自我的世界。这本书是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所著的《韦洛尼卡决定去死》。
故事讲述了一个24岁的寻常女子——韦洛尼卡的一段历程。
最初,她因自杀未遂被父母送进维莱特疯人院;随后,她被医生告知自己只有不多的几天生命,因为她服食的过多安眠药严重损害了她的心脏;于是她在这个疯人院里面到计着生命最后的时光;最后,韦洛尼卡与心爱的小伙子,精神分裂症患者埃杜阿尔德一起逃出了疯人院。
这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实在不仅仅是一部200页的小说。
首先,我们从韦洛尼卡自杀开始分析。
她年轻,漂亮,生活安逸,为什么要选择自杀结束生命呢?
书里是这么写的:
“第一个理由,她生活中的一切没有任何变化,青春一旦逝去,就意味着将一天不如一天,老年期便会开始在她身上打上它不可逆转的印记,疾病来了,朋友们离去了,总而言之,继续生活下去不会增添任何新意,相反,忍受痛苦的可能性却大为增加了。
第二个理由更富有哲学色彩:韦洛尼卡阅读报纸,看电视,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一切都是荒谬的,而她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就使她产生了自己一无所用的感觉。”
韦洛尼卡是聪明的女人,她没有选择其他方式,而是选择——安眠药,因为它是最不会对仪容造成损害的一种死法。这也充分可以看出女人爱好浪漫的天性,连死也要死的漂亮。
确实,前面所陈述的两个理由已经足够充分。当韦洛尼卡在维莱特醒来,护士对她讲述了一名亲戚(一个家庭妇女)自杀的事情,她更完整的可以预见到自己若作为一名正常人生活下去将会发生的一切。
若一切都可以被预知,那么活着,只是作为一个已经被证明的命题存在,而不是一个悬念。
那么活着有什么意义?
韦洛尼卡再次想到了自杀,她所想做的一切就是弄来一些安眠药,尽早结束生命。医生已经作出了她只能再活5~7天的预言,她等于已经被宣判了死期。早一天死就是早一点解脱,她不需要他人的同情——那么年轻的姑娘,她快要死了,多么可惜啊。
而他人的同情,也有另一层含义:“有一批人专爱谈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灾祸,似乎他们十分想伸手相助,但实际上却是对别人的不幸感到幸灾乐祸,因为这能使他们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宽宏大度的。”
在这时,她认识了女病人泽德卡。泽德卡使她认识到疯人院的本质。
他们其实不全是疯子。泽德卡说,疯子就是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那种人,或是说与众不同的那些人。 疯子就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的人。
所以换句话说,疯人院里很多人都是正常人,他们都是活在自己世界里而已。
韦洛尼卡在疯人院里的表现也从退缩变得勇敢,疯人院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方,人们制定的规则可以随便被病人违背。没有原因,惟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是疯子。
韦洛尼卡想要在不多的时间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既然已经在条条框框里活了24年,难道最后的几天不能完全属于自己么?她深夜在病房里弹奏钢琴,当钢琴家是她的夙愿,然而,她为了父母的愿望埋葬了自己的理想,在念完法律专业后成为默默无名的图书管理员。她不是真正的自己,不是顺天性成为那个她,而是成为别人希望看见的她。
起先在疯人院里,她遭受了疯子们的嘲笑而不敢言,她认为这样是获得了尊严。
马莉对她说:“什么是尊严?是想让所有的人都认为你品德高尚、表现出色、对他人充满爱心吗?你要尊重天性。”
一个夜晚,韦洛尼卡通过自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性高潮,她所爱的男人,埃杜阿尔德站在她的面前,她只通过性幻想便达到了高潮,明白了性的本质。是的,是的,之前,她所体验到的,只是那些男人想让她体验的。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性,也是生命的财富。埃杜阿尔德是她惟一的听众,只是聆听音乐,而没有交谈,但是她通过他的眼神,了解到彼此的爱意。
一个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居然出现了一个值得去爱的男人。
所以此时,她不想死去,而是要活下去,至少,充分利用每一秒钟。
她最终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与埃杜阿尔德一起逃离了疯人院,他们登上了城市小广场旁边的小山上的城堡,作出了承诺。
“我还要对你说:感谢你给了我生命的一种意义。我到这个世界来就是为了经历我已经经历过的一切,然后是企图自杀,损害我的心脏,遇到了你,爬上这座城堡,让你把我的脸铭刻在心。这是我到这个世界来的惟一理由。我要使你重新回到你中途止步的那条路上去。你不要让我感到我的生命一无所用。”
而韦洛尼卡没有死。
这一切都是医生的圈套。他发现了维特里奥洛,或叫苦味剂。它是处于恐惧状态之下人的机体散发出的一种物质,有毒,却不易被察觉。苦味症会使人丧失对一切的渴求,渐渐失去情感流露,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不被其他人察觉。
被其他人察觉的苦味症中毒者,叫做疯子。
多数苦味症患者表面照常作息,只是在自己周围筑起了高墙,隔绝世界,所以,他们是“正常人”。
伊戈尔医生不能完成他的目标:苦味症可以被治愈。因为正常人不会承认他们有病。
而疯子,可以成为他的试验对象,例如韦洛尼卡。
他给她注射一种针剂,使她产生心脏病患者会有的症状,使她相信自己有病活不长久,由此他能更好的观察苦味症对她的影响。
若她死了,那么她只就是他研究的一个案子。他没有任何责任。
这样对于韦洛尼卡,是不是残酷。
精神于肉体,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韦洛尼卡最终在精神上获得了胜利,求生的意识大于一切,当然,肉体上,她并无任何死亡的趋向。
而伊戈尔,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实验。
故事中又纷纷有其他人物的故事,多半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出现。
泽德卡进入维莱特是因为她突然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去找她的第一个爱人的冲动。她做了许多出格的事来反抗这种局面——她找不到他,这意味着她永远失去了他。不顾身份,家庭,丈夫,子女,她的世界里只剩下一个泡沫般遍寻不见的男人。经过胰岛素注射法(其实是已被禁止的治疗法),泽德卡体验了灵魂出窍,仿佛太空漫游,灵魂正在审视躯壳,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所有的困境嗤之以鼻,仿若圣人。“她只是把无法得到的爱情作为一种借口,目的在于切断与她当时的生活——远非是她真正期待的那一种——之间的联系。”
马莉是“正常的疯子”。她早已获准出院,多数时间留在维莱特是她自己的意愿。她原是律师,因为恐惧感作祟,使她不能集中精力,于是她请假,在维莱特进行治疗。当她治疗恢复后,迎接她的却是解聘和离婚。她选择留在维莱特继续作疯子。就像《肖申克的救孰》中的老犯人在出狱后选择上吊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样,在一个环境下呆久了,你就只能适应这种环境,一旦脱离这样的状态,生命便宣告终结。马莉从韦洛尼卡身上看到了希望,她要实现自己去灾区照顾儿童的心愿,而不是呆在维莱特消磨时间。
苦味症的产生,是由于人们违背自己的天性去做一些事情,成为他人眼中的正常的人。
埃杜阿尔德,外交官的儿子。他根本没有精神分裂症,那只是一个幌子,使得他能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相信天堂的存在,他的心愿是画出天堂的意象。韦洛尼卡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明白了要为自己的理想作出奋斗,他们的爱,在这里升华。超越了肉体,超越了凡俗,疯人院的这一对男女奏出最美丽的乐章。
韦洛尼卡的独白使人久久沉思。
她无疑是个聪明的女子。在自杀前独居在修道院出租的房间里,为此,她的真实想法是这样就无须在陌生的床上过夜,因为修道院总是准时关门。她从不对男人付出什么,给他们的,也是恰如其分与他们需要的相等。她也不为谁欢喜悲伤,因为这样会有感情的创伤。当一切都符合意愿,她便觉得生存失去意义。
后来,她发现,她没有得到任何享受,无论是性,还是爱。没有完全付出怎叫是爱?平庸的结婚生子会成为枷锁,陷入乱麻,失去自我。不放下“自己”是无法得到完全的快乐的。生命因为无法预料而异常有趣,这才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只要再投入一些,再疯狂一些,便能获得幸福。幸福,就在手中。看不见,却感受的到。
所以她确定她爱埃杜阿尔德,就算他是个病人,但是他尊重她的音乐。当她只有几十个小时的生命时,却守在他床前只为多看他一眼,谁又能说,那不是爱呢?想起《罗拉快跑》里头,罗拉为了曼宁弄丢了老大的钱,甚至可以去抢银行,谁又能说,那不是爱呢?
生命最后的几十个小时完全扭转了她的人生,使她的人生发生转变。生或者死,不过是一念之间。电光火石。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是也透露出一丝黑色幽默。伊戈尔医生为成功治愈了一个患者而沾沾自喜,精神百倍,同时也揭露了他的丑恶嘴脸。作医生的根本没有医德,把病人当作小白鼠来进行试验,无论对于维洛尼卡,泽德卡,埃杜阿尔德,都是这样。为贪图名利不惜一切代价,根本就是资本主义的杀人机器。
看罢仍是希望中带一丝伤感的,只是害怕自己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故不一一道来。(《韦罗妮卡决定去死》书评/阿涅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