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都是你的错

0
回复
25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4 23: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阅读:世界上最难的事,并不是勇猛前进,而是想停就能停下来
这本讲中德之恋的小说看来来头不小,书腰写着:‘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至诚推荐’和‘美学大师李泽厚作序’,但我以为,不管谁推荐,作者是有什么头衔,内容,直指靶心,它最重要。哦,看完序,才知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大半生的情感经历改编的小说。原来,她是想努力剖析自己。
那么,为什么这个女性能得到上述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推荐呢?看她经历便知:一个湘妹子,幼时便被家人要求要像男孩子般自强自立,她拼一拼考进了北大,后来又在德国留学。这一切,都培养了她的能力,都培养了她须处处高人一等的习惯。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让她再出国打拼后,有很强的自尊心。
而故事中的恋情,就发生在德国。照理说,两人都看似完美,无懈可击。男孩吉姆来自德国富裕家庭,热爱各类运动,一手好琴弹得将女孩的心都要融化,更何况每天一束不同的花儿,谁会拒绝?而女孩梅林是个中国高材生,努力学习德国文化,受德国公婆的青睐,最终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婚后她更是将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然谁是完人?梅林虽被吉姆养着,仍不忘她的自尊——吉姆上班时,她穿越半个城市组装家具,仍想着建一个自己的事业,这让吉姆都有种距离感;而吉姆在经济萧条时期,一向富裕的他忽然失去了工作,宁可用运动释放情绪,又觉得养不起梅林,提出分居,而梅林竟然也不假思索,颤抖地签了名。经济这个在婚姻中重要的根基,似要瓦解。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重归于好,如同平静的湖水。可真的是平静如斯吗?不然。当梅林提出要一个孩子时,吉姆却觉得他们的孩子会不好看而拒绝。梅林强烈的自尊心再一次被伤害,她决绝地、干脆地和一个中国男人有了孩子,也和吉姆离了婚。直到梅林患了直肠癌,再也无法生孩子,苦等到吉姆想要孩子了——这是痛击之下的醒转,可这再也回不去了。
我以为,梅林的好强与自尊心是推动她前进重要的一环。考上北大,留德结婚,无后离婚,自强事业,都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这其中,也有中德文化差异的原因。爱情上,在看到吉姆从随身钱包拿出套套时,她是惊讶的,恼怒的,而吉姆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性观念的开放与闭塞,由此可见。说话方式也不同。吉姆在看望梅林说,我以为你会死……这在德国很普遍,有话直说,从不藏着掖着,中国人呢?坏消息必须得含蓄婉转地表达。对婆婆的叫法也不同,中国人习惯尊重前辈,而德国不需要多一个妈妈,直呼其名即可。经济上,还有婚前婚后的男女财产管理,也截然不同,更不用说中德国情的巨大差异。梅林的自尊心和中德文化的差异,都在互相影响。
读书时,虽不觉语言有多惊艳,也可察觉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小说通篇以第三人称描写,力求客观。心理描写则写了梅林,即是作者对待每件事的态度与想法,这让读者更能了解她的成长,理解她的心理。同样的,它也运用了文中的其他人物身上,并总在文末做自我的分析和总结。且不论在心理与活动描写上,作者用词精确,用一个字,皆让读者少了一丝阅读的趣味。不可不说,这是带有自传性质的爱情小说。
读书后,我也觉得本文内容上十分清晰。第一章引人入胜,由疾病出发,不禁引人思考;第二三四章由初入德国到适应德国,分别描绘恋爱、结婚和孩子遇到的种种快乐与忧伤,第五章以人物之口对自己的生活做了总结。
细节上,代序以李泽厚先生与学生即作者黄梅的一通电话说明原因,后记则以一副油画结束,身着旗袍的是她永恒的精神向往,背后裸体的,代表的是她进入西方社会后,受到的影响。
因此,《结婚话语权》一书,除了描绘文化差异中的爱情与主人公的种种经历,也是一个对自己大半生的重要交待。(《结婚话语权》书评/喵嗚)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