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涛是一个普及率很高的名字,百度里就有9个不同的义项,有书法家、有大公司主任、有湖南某县委书记、有某网站创始人、还有老师、医生、董事长等等。但这些都不是这本《大腕的青春》的作者蒋涛,这个蒋涛是最早一批的《女友》杂志的记者,采访过孟京辉、张一白、崔健、张楚,他还成立了西安摇滚普及办公室,做了很多摇滚普及的活动,担任过许巍“飞”乐队的经纪人,组织过张楚、呼吸乐队和日本安全乐队等演出活动。他并不算什么大腕,但是在他的青春故事里布满了大腕。
如果你想要看的是一本有着精彩文笔的小说,那你一定会被这个絮絮叨叨的男人弄的晕头转向,那充满自恋式的语句会让你觉得你正在和一个激情洋溢的话痨喝下午茶,可是你却完全插不上话;如果你想要看的是一本和封面一样文艺腔的书,那你也一定会失望透顶,因为整本书除了封面上的“青春”二字和文艺能有点关联之外,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西安粗糙爷们儿的腔调,尽管你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与文艺相关的名字,但都无济于事。但是,如果你想要追溯一段70年代人所经历的青春岁月,如果你是许巍、张楚、孟京辉、张一白这些人的粉丝,或者你是一个像我一样对中国摇滚有着别样情怀的人,那么这确实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
作者的序里说这本书之前的名字叫做《西安摇普办》即西安摇滚普及办公室的简称,这个组织的想法来源于蒋涛在高中练习拳击时的一个念头,他说他想把全校的能人聚在一起:打架最厉害的宝宝、做生意最厉害的管炜、文科班的艺术才子刁亦男、高干子弟农农……这个念头因为他遇到的一些人而不断的壮大,又因为他遇到的另一些人而慢慢牵扯上摇滚。在那个收录机刚刚进入人们家庭的的时期,连蒋涛这样不甘寂寞有一定先锋意识的人喜欢的歌都是《踏浪》、《何日君再来》、《小路上》,最喜欢的专辑都是《星星宝丽金》的年代,摇滚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陌生的。崔健的出现几乎震慑了所有的年轻人,把那些沉醉在这些温软之声中的青年从那冗长的梦中叫醒,和书中所说的《丑陋的中国人》那本书给他们的震撼相同,那时的中国太需要一些强烈甚至有些刺耳的音符了,因为需要被叫醒的不仅仅只是年轻人的青春。
书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时期大腕们。我个人很喜欢歌手高旗,高旗那时还不在超载乐队,而是呼吸乐队的主唱,而呼吸乐队在西安协和大酒店的演出正是作者第一次在西安办的摇滚演出。书中与高旗有关的描述很少,有一段说的是蒋涛去高旗家作客,他的父母去了国外,家里放着吉他和音箱,都是奢侈品,他说高旗是北京最早接触国外摇滚乐的年轻人。书中几张高旗演唱会现场的照片很让人难忘,背心和高腰牛仔裤,脸上的年轻、张扬和不羁让我的脑海里一遍遍的回响着他的《现在到永远》。
张楚是我心目中中国摇滚的代表人物,也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原因。粉丝总是想要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偶像,我也一样。书中说“张楚在西安的日子上午都在睡觉,他饿了的时候,会来个孜然炒肉夹馍,然后倒一点点醋。晚上会在操场上拿把吉他唱歌。张楚在西安外国语学院的演出也是由西安摇普办策划的。张楚拿着一把箱琴,唱了很多自己的歌,办演出的401教室被挤的满满的。”我突然觉得这本书中平实的文字很适合写张楚。书中还收录了张楚的《蚂蚁》和《姐姐》的原版歌词,还有一首张楚本人从未录制过的歌曲《老虎!老虎!》。
书中收录的伊沙的题为《最后一个启蒙者》的文章中写道:那时的张楚,一提到摇滚就一脸的使命感,这是他自己想干的事儿。——这种使命感,我在去年最后一次听他的演唱时也看到过,那是一个大型的室外演出,他压轴最后一个出场,最后一首歌他用一首演出单之外的歌取代了《蚂蚁》,那首歌叫《向日葵》,歌只唱了一个小节,观众就开始离场,接近尾声时人都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我站在台下有点悲伤的听完,看着他笑笑的鞠躬,然后缓缓的下台。他还是以前的张楚,只不过脸上有了皱纹,声音也没有以前那么清亮了,可是他的眼中还是燃着一团火,一团你无法描述却能够被感动的摇滚之火。看完那场演出之后我很确定我还是和我上中学的时候一样的喜欢他。我还是会在说起“中国摇滚”这四个字时第一个想到他。
这本书打开了一个年代的记忆,书中除了收录了很多非常珍贵的老照片之外,还有一些特别另人怀念的演出票根,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甚至有些害怕面对这个离那个年代已经越来越远的现在,人们接受了那么多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也许人们更加懂音乐了,但我不得不承认,那对摇滚如此狂热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张楚的演唱会可能再也不会里三层外三层连窗户外面都站满了人了,崔健也必须要向台下呐喊才有人抬起胳膊和他一起挥舞了……人们对窦唯的记忆甚至只剩下“王菲的前前任老公”这一条了,而何勇这个名字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已经与摇滚没有任何关系了……那个狂热的时代过去了,人们更懂音乐了,但却让人不由的有些悲伤。(《大腕的青春》书评/猫语猫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