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曲是白族民族民间曲艺中,具有音乐、一定人物和情节故事结构的长篇故事演唱。每本说唱一次完成,长约二至四小时,
7 w/ P6 ]0 Y2 d* f: a. V/ ^6 S大本曲源于白族《绕三灵》所祭祀之爱民皇帝段宗榜。《南诏野史》载:“凡七十一村,村各奉其本主,各为一队,自成行列,领队为二男子,共扶杨柳一大枝,婆娑前进,载歌载舞,一入主唱,一人打浑,自有曲本,如《叹五更》、《摇钱树》等”。
5 e- t; c+ k4 u& ?3 Z大本曲演唱时、通常由一人说唱,一人操三弦伴奏,分坐于高台之上的方桌旁边,表演时面向听众,使用道具是一把折扇、一方手帕、一块醒木。因表现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的长篇故事、长篇曲词,大本曲就由此得名,& k3 F5 ~* h8 J# j$ `! J6 J# ]
大本曲广泛流传于大理,洱源、宾川、下关一带。白族民间有“三斋不抵一曲”之说。白族民谚则说:“不放盐巴的菜吃不成,不唱大本曲的日子过不成-”逢年过节、生子、祝寿、农闲、工暇时节都要弹唱大本曲,每年三至九月间,正是大本曲演唱的旺季。因大本曲的思想性、文学性和音乐性都比较强、能充分表现人民群众的爱憎和好恶,加上演唱艺人善用表情声调传神和传情,因此广受群众喜爱。
+ Q; [6 A) ]& _- f; z大本曲演唱艺人还可临场即兴发挥、创作,可以见人说人,见物唱物,就事论事。! F t$ r+ @/ l
相传大本曲拥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记的手抄曲本。音乐在前奏曲大、小摆、三台、平板、正板、高腔的基础上,还有大、小哭板,形成大本曲九板十八调,以白族调格律三七七五为上阙,七七七五为下阙。总之,大本曲是以民间曲调发展为山花体,从山花体发展到联曲体, 又从联曲体形成板腔体。1 T" h' b9 ^9 I1 |3 M
曲调是大本曲的先声,文学是大本曲的基础。洱源县著名大本曲艺人刘沛、杨学智不但在县内白族村寨演唱,还被邀请到大理等地演唱,是大理州大本曲协会会员。5 g" ^# d: a0 P. b4 U2 V9 T
大本曲演唱注重字正腔圆,讲究声调、道白,形成有讲有唱有白有叫(叫板、叫头)。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有声有色。让人陶醉痴迷、从而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