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的历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史后记述时期。寅街营盘山新石器遗址,弥渡天生桥新、旧石器遗存点,寅街登鳌桥东龙王庙新、旧石器遗址,红岩小团山、古城遗址等新石器遗址的发现,验证了弥渡人类社会的发展至今已有近6000年以上历史。1 j8 ]7 E; {! N o# T/ F
春秋来期至西汉,协渡进入鼎盛的青铜时代。考占工作者在境内发现了距今大约2000至2500年之间的大量青铜器皿、铜鼓和兵器,直到现在,弥渡仍然是全省出土青铜铸造规模最完整、数量最多的一处古文化遗存。
" R) f, z6 N# _8 o! ?: j自西汉以后,弥渡的社会发展逐步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属有文字记载时期。汉武帝元狩年间,“玉色见于自崖,遣使迹之,遂置云南县”,弥渡从这时起就正式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公元前122年至公元前117年间,以弥渡白崖为经济、政治中心的白子固诞生,并发展延续950多年直到唐初被南诏国吞并。到蜀汉兴三年,诸葛亮平南,置建宁郡,筑建宁城于今弥城。- I% a# L( _6 h; Y
自南诏起,弥渡逐步演进到封建社会阶段,以白崖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弥渡地区隶属于南诏,称为白崖赕,同时又隶属于中央政权的剑南道匡州为勃弄县。宋代大理国时期,弥渡隶属于天水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仍在白崖。元初,置建宁县于白崖,隶属大理路,元柬还设置了定西岭土巡检。明洪武16年(公元1383年),始设迷渡市巡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从白崖移至弥城。明洪武23年,设景东卫、蒙化卫于弥渡中、下川西壁。明嘉晴2年(公元1523年),移大理府通判驻白崖。清雍正8年(公元1730年),又移大理督捕通判驻弥城,并改“迷渡”为“弥渡”沿用至今。
% K! u9 C9 L/ {% ^0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才将原为赵州、云南、蒙化、宾川、景东等部分属地合并,成立弥渡县治。
6 r" B5 h5 y* u0 R O2 n1949年4月18目,人民自卫团解放弥渡。1951年1月,弥渡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楚雄专区,三个月后改隶大理专区。1953年将蒙化县二区文华乡所属的大树坪、石佛啃、小甲扳、大甲板、金刚、格者、清水沟划归弥渡县;1954年,将马新区划归祥云县,将隶属凤仪的红岩划归弥渡;1961年将兔街公社划归南涧县,弥渡县治的范围才定了下来。0 `/ n( \& j9 P- ^ P
张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