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读过大观楼长联的人,都会记住下联中的一句“唐标铁柱”。史载,唐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监察御史唐九征在征服了依附吐蕃、侵扰边疆的姚州诸部落后,铸铁为柱,以记其功。但由于岁月久远,这座铁柱已经不存在了,正所谓是“伟烈丰功,尽雕梁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让后人只能在长联下遥想铁柱所铭刻的历史。从公元707年到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大唐的历史又过去了165年,又诞生了一根铁柱———南诏铁柱。; |7 w' X$ A9 a3 C0 V' B4 N4 k
这时的云南已是南诏国的天下。佛教传播至南诏王世隆年间,已达极盛,境内遍布寺庙、塔院,保存至今的仍有大理三塔、感通寺,昆明的东、西寺塔等。作为南诏大城的白崖城(今弥渡县红岩乡境内,遗址尚存),自然也不例外,为我们留下了一处著名的南诏文化古迹———南诏铁柱。
6 w S* i3 i. }" y南诏铁柱,名天尊柱,古称崖川铁柱,位于弥渡县城北约3公里的太花乡蔡庄铁柱庙内。柱高3.3米,周长1.05米,重约2069公斤,分五节铸成,上有直书阳文正楷题款一行:“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南诏铁柱的记载。元初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有这样一段详实的记载:“(白崖)甸西南有古庙,中有铁柱,高七尺五寸、径尺八寸,乃昔时蒙氏第十一主景庄王所建。题曰:建极十三年壬辰四月庚子朔十有四日癸丑铸。”“土人岁岁贴金其上,号天尊柱,四时享祀,有祷必应。或以武侯所造,非是也。”“建极”是南诏王世隆的年号,“十三年”为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即公元872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唐柱”。
/ j; `; U9 Z$ V. F- O但南诏铁柱并不是“唐标铁柱”。一是铸造年代上相差了165年,“唐标铁柱”建于公元707年,而南诏铁柱建于公元872年;二是铸造者都有明确记载,“唐标铁柱”为唐监察御史唐九征,而南诏铁柱为南诏王世隆;三是铁柱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唐标铁柱”是唐朝在征服了姚州诸部落后所立的记功柱,而南诏铁柱则不然,近代徐嘉瑞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认为“此柱文字不言武侯,亦不言重铸,足见纯为世隆所立,且为唐代遗物,其可贵程度不在南诏碑下,不必附会于诸葛亮也”。“南诏世隆,立铁柱于弥渡,乃佛教之纪念柱,当时佛教已极盛也”。“天尊”,佛的异名,《涅盘经》谓天有五种,佛为第一,天中之最尊者,称为“天尊”。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铁柱为佛教的纪念柱,而不是“唐标铁柱”的记功柱。% {) o) ]$ W1 i$ @
铁柱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南诏王皮逻阁原是白王的牧人,生得英俊潇洒,智勇双全。白王三公主早就倾心于他,无奈家规森严,总没机会亲近。后来两人在白王的行宫相遇,便私定终身,相约于第二年火把节相会。白王探知此事,定下密计,要加害皮逻阁。当皮逻阁出现于火把节会时,天边呈五彩瑞气,一对金翅鸟从远方飞来,落在皮逻阁的头顶上,重复鸣叫:“皮逻阁,三公主。”白王大惊,问及身边国师,国师说这是预示两人有注定的姻缘,天意不能违,白王只得应允这桩婚事。皮逻阁登位后就立一铁柱,在铁柱的顶端铸了一对金翅鸟,其后世隆又重立铁柱,只是金翅鸟没有了。
/ l, K6 N( F' l0 v0 q( s% z4 N$ S7 A9 a1000多年过去了,铁柱的原本意义已渐渐淡去,也不再叫天尊柱,当地人把铁柱称为“铁柱老祖”。至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附近的彝族及白族同胞杀猪宰羊,成群结队到铁柱庙祭扫“铁柱老祖”,举行“踏歌”以敬神祗,保佑丰收。清道光年间弥渡文人李菊村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反映了这一活动,描述了铁柱和庙宇的显赫声威:“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缕翔华遗旧垒。盟石淹理,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今天,这里不仅仅是一处旅游景点,还是研究1000多年前云南冶铁业的宝贵实物。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南诏时期的冶铁业已有很高的技术,“南诏刀”就很出名。可是这时期的铁制工具,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所能看到的遗物,只有这件铁柱。据此,1988年南诏铁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x% ]* P, p5 n
李雨霖(旅行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