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丽江古城内的四方街、新华街、五一街等著名的街区,义尚社区并不是那么出名,但它却是古城原住民居住最集中的社区。然而,这个古城内原住民最集中的区域,由于地处古城边缘,发展滞后,一直被视为古城的“城中村”。 ?) ~/ @5 ?) @/ n! x
这两年来,通过“四群教育”的开展,作为古城保护管理局挂钩点帮扶点的义尚社区无论从基础设施改善还是民众生活,都越来越好。
4 i+ k6 ^+ f6 i1 g 曾经的古城“城中村”,正一步步转变为美丽的“城中园”。6 D* \: i1 Q1 z; `/ Q
“边缘化”的义尚“热”起来了3 }; r! v' S0 v; v/ s
义尚社区处于大研古城边缘,总人口1758人。在古城发展中,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社区发展与周边社区有近十年差距。很多经济困难家庭只依靠在自家菜地种菜、卖菜为生。“以前游客逛古城根本不会到这边来,因为社区那时很冷清,没什么商铺,越往里走菜地就越多,石板路也没有延伸到这边。”家住文林村的杨阿姨说,那时古城里其他地段的居民把房子租出去了,一年收十多万租金,这仿佛是和她们扯不上关系的事情。而随着古城核心区的“热度”向外扩张,义尚社区作为大研古城的缓冲区域,迎来了它的发展机遇。也正在此时,两年前的义尚社区成为开展“四群教育”时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挂钩帮扶社区,这加快了义尚发展的步伐。1 h% I; l# u8 O E8 j
在这两年里,义尚社区客栈数量不断增加,已从两年前的40家增到140余家;商铺、酒吧也越来越多。“现在走到社区,到处都可看到新建和在建的客栈,我家房子也以每年十多万元出租给别人开了客栈。”杨阿姨说,想不到当初冷清的文林村会发展得这样快。
5 z+ ]. z- S6 k 基础设施升级
" @1 m4 F3 H; J' y( ?" H$ q7 k. F 杨阿姨可能不知道,社区的“热”与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分不开的。有关部门统计,两年来,古城保护管理局为挂钩的义尚社区相继投入65万余元,给文明新村铺了五花石路面,建设排污管道、绿化和路灯,同时为文明新村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并配置了相应的餐具和文体活动设施,惠及村民300余人。
: z$ }, Q) x3 W0 b 针对社区用电不畅的情况,古管局筹集资金对社区内电力线路进行改造,增加了两座配电房。在2012年4月,对义尚社区的灌溉沟渠进行了改造,并筹集资金35万元为义尚社区完善了党员活动场所,2013年解决了义尚社区修路等项目资金50余万元。; N, X2 v2 [$ ^/ r
“现在到了晚上,义尚社区也有路灯,住客栈的游客晚归也方便了许多。下一步,古城保护管理局及其他有关部门还会帮助义尚社区修通甘泽泉至市一中旁的土路。”义尚社区书记李光林介绍,针对文林村水管水压不足供水不畅的问题也将在帮扶下解决。
$ s2 |! N( ~" h9 {8 h) N 幸福“城中园”,关键是让百姓得实惠) i0 w2 y$ r8 W1 f
要将“城中村”转化为百姓生活幸福的“城中园”,对群众生活冷暖的关注尤为重要。在“四群”教育开展的两年里,古城保护管理局62名党员干部入户走访调研2000人次,结对帮扶125户,发放“四群”联系卡125张,民情登记表125份,收集民情意见和建议3个方面8条,办结承诺事项6项。“有困难打电话给我。”这句话成了古城保护管理局党员干部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不要让这个活动流于形式,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和仕勇在一次民情恳谈会上说道:“不要认为建设是给老百姓的施舍,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他们的支持,古城保护管理工作就无从开展。”
6 V3 X6 V- f2 _/ C/ o5 [" R 如今,义尚社区,逐步实现了从城中村到“城中园”的华丽转身,社区变得更美、更和谐了。(云信刘晓佳 和慧东)
( d: E1 [+ V- j 责编:吴洁) a) q; b% C8 D,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