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爱机、你的电脑被劫持成告密工具,于是你的通话、短信、电子邮件记录,你的网购习惯、浏览记录直至你正输入字符的屏幕,还有通过GPS所暴露的行踪甚至手机变窃听器记录下你所有言行,一切都暴露无遗... ...日新月异的科技,在山姆大叔权力泛滥下异化成为全球监听的工具。换而言之,山姆大叔的耳朵已经延伸到你的床底。这种状况,正如书名,我们已无处可藏!
格伦·格林沃尔德作为斯诺登事件的唯一真实接触者、美国知名的宪法律师,在这本《无处可藏》书中记录下了自己所亲历的一切:从与斯诺登的曲折联系到高度紧张、不亚于谍战片的香港十日,从他作为专栏作家供稿给《卫报》的艰难辗转到《卫报》被迫销毁电脑、其合作伙伴被英国政府借故扣留,背后系列的暗战和角力... ...一切有如电影般波澜起伏,然而却又着实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仿佛置身事中,不免不寒而栗。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海量数据的解读、绝密原始文件的披露,将无须通过网络窃听的“无界线人”、光纤电缆数据窃取的“上游计划”,以及通过与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勾结、直接从其服务器读取数据的“棱镜计划”等等展露无遗,一切正如书中披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终极目标和口号“收集一切”。
同样,各种美国安全局的绝密数据和统计、美国及其盟友的窃听方式、技术平台以及形式各样、纷繁复杂的窃听代号,对于军迷爱好者、谍战小说创作者以及研读者来说,这都可谓是难得的一手资料,因为相关文件不仅被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在《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中核实,在经过我国有关部门几个月的查证后,也证实其针对我国窃密行为的内容基本属实。
难能可贵的是,该书并未停留在就事论事、平铺直叙的记录层面,更多是作为一个宪法律师对于互联网数字时代个人隐私价值观的思考。从时代背景和源头而言,“9.11”事件后,美国在安全方面存在的脆弱性极大地促进了一种有利于权力滥用的政治气候形成,恐怖主义威胁的概念赋予了美国总统几乎无尽的权限,甚至包括违反法律的权限。
但从美国宪法角度以及人类的普遍世界观来说,无孔不入的窃听方式显然已经逾越了边界。甚至可以说山姆大叔在互联网面前已经患上了“被迫害幻想症”,这种病情进而发展到处构建假想敌的“臆想症”,但这对于渴求巨额财政经费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然而他们却忘记了以史为鉴。反对政府对隐私权的侵犯是美国建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数百年后,美国政府将侵犯隐私权变成一种屡试不爽的独门暗器——不仅对国外,也大规模监听美国公民。正如书中所言:“基于数字化、互联网时代,它带来无所不在的监视和控制,其力度和范围远超过以往最残暴的暴君梦想中的尺度。”在这种高压的全覆盖下,美国民众着实不免人人自危,心有戚戚。丑闻背后,山姆大叔奉若圭皋的民主与人权节操,更不免掉了一地。
且不论斯诺登曝光相关材料的初衷,但格伦·格林沃尔德所追求的目的却已然达到——它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实施监控与保卫隐私权之间的大讨论,对美国在互联网上的霸权统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激起的涟漪显然不止于此,对其盟友的长期窃听,降低了美国在国际上的公信力,改变了全世界对美国官方言论的可靠性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书中披露出美国政府对我国华为公司提供的路由器有窃听后门的“贼喊捉贼”式的污蔑,斯诺登在我国香港特区滞留间的捕风捉影、不顾后果的肆意隐射,以及所披露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我国无所不用其极的监听,还有事件曝光后所谓第四等级、相关媒介的矢口否认和对披露人员的妖魔化构陷。种种一切,让我们更加看到国家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国人自由的保护、对于我们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我们国家安全的保护,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说,我们需要走的都还太远。(《无处可藏》书评/augg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