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感觉李荷西的风格和张小娴有点像,但是究竟说不出是哪里像,为什么像?就好像一个姑娘撑着油纸伞走过江南的雨巷,另一个姑娘在初冬的晚上,悄悄塞给过你一块糖,此后你含着糖块时,莫名会想到雨巷的悠长,又会在某个落雨的黄昏,想到送给你糖块的姑娘。读完这本《所念人,所感事》之后,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两者在抒情的气质和人文的关怀上,真的很像。
自由书写的时代已来临!只要拥有一颗向外表达的心,世界已然为你敞开无数倾诉的门。而回归心灵,关注个体的文艺作品,远比题材严肃,宏大叙事的文字更能触及凡夫俗子的心。李荷西的文字,向内而求,关注情感生活中的普通个体,以情绪的铺述流转架构故事,短篇独立成章,人物设定简略,颇具可读性与趣味性。
以下,谈谈我对这本《所念人,所感事》的文字的理解:
一自由朴素的文风天然流注
说李荷西的文字朴素,并不是说她的行文质朴,而是她在书写时呈现出的一种天然的状态,不求修饰,像秋天的柿子林,看得见的红润挂在青苍的枝头,却不显得妖娆;像素颜而青春的姑娘,不施粉黛,却清丽可人。可贵的是,在行文中,李荷西持续的展现出一种悦然的才气,激灵劲儿从文字间蹦跶出来,水珠滴落一般,不时砸中读者,沁人心脾。
二旁逸斜出的叙事自成风格
此处的“旁逸”并非是指在故事的描述中采用多角度、多线索、多穿插的方式行文布置,而是指叙述本身并不刻意力求齐整与简洁。读李荷西的短篇,常常会产生这种感觉:有些句子会忽然从故事的陈述中横逸出来,拉开读者的思路;有些意向含混,似乎和整体架构难形体系。然而这种手法,回避了技巧上的执着,自成风格,特别是短篇中的叙述露白和断章设置,与旁逸斜出的书写风格意向混搭,在骈漶之间,虬枝盘错,有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阅读快感。
三清新富有生活化的题材温暖人心
这本《所念人,所感事》在整体取材上非常的生活化,人物贴近读者,故事不乏戏剧性,却并不以“急转、离奇” 的情节取胜,自由的文风,清新的题材,贯之全书。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自爱自强的人文情怀,有别于现代流行的“伤感、颓废、孤傲”强调的情感故事,以“不喧哗、自有声”讲述者姿态,温暖人心。
卡尔·波普曾指出系统中的“钟与云”的形态:钟是一种简洁有序的系统,可以用还原性方法进行界定与评估。你能够拆开一个钟,测量每个部分,并了解它们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云是不规则的,动态的,异质性的。一片云并不容易研究,因为它每秒都再改变。李荷西的文字之美,正体现在她对笔下故事系统性的云叙事方式,一旦她打开这种流动性的、自由的、旁逸斜出的书写方式,她笔下才情涌动的故事,就会呈现出一种让人难以捕捉的曼妙情态。书中《生命中最美丽的偶得》、《我们一起看云》、《让一碗热汤红了眼眶》都是这种系统架构的成熟作品。
《所念人,所感事》全书23篇故事,不求文字峥嵘,情节耸听,在婉转自由的叙事中温暖人心,清丽自然,恰似邻家女孩李荷西同学写给自己的一封情书,云中谁曾寄,锦书自由来。(《所念人,所感事》书评/午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