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是一次自我翻新和反省的机会

0
回复
36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 16: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尔 斯橙色亲子课》这本书我实在孩子出生之前读的,明白了理论知识,总觉得实践跟理论应该差不多。可当孩子真正出生的时候才发现,理论和实际表象一样,但作为家长的自己,心态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好像面对别人家孩子嗷嗷哭你可以用理论建议他,但当自己的孩子一晚上折腾的时候,心里只有抓狂和焦躁。你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传说中的天使宝宝,但依然还是希望他能像别的安静宝宝一样,虽然你也知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能跟别人家比。
高需求宝宝,顾名思义就是需求不断,充满活力的小家伙,他们反映强烈,总是清醒,易哭闹,爱挑剔,需要父母一刻不离的照顾。虽然看上去很糟糕,但这样天性的孩子引导好会有很强的创造力,非常善于爱,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其中更重要的一条就是,高需求宝宝更加清晰自己想要什么以及需求的坚定性,单独对这点我特别有感触。
相比我的孩子来讲,我小时候就是个低需求宝宝。我妈至今都很骄傲,我三个月就夜里不醒,乖乖的睡觉到大天亮。如果饿了就哼哼两声,绝不会大声哭闹,甚至背过气去,给什么都吃,从来不挑剔。这看起来简直就是育儿书里的天使宝宝。但有个问题,我从小对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清晰的概念,对任何东西都是要也行,不给我也没那么难过,或者能忍着自己的欲望,然后慢慢忘掉。当然,这在家长看来也非常好,,毕竟在小时候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来讲,可能见识的不多,且喜欢的不一定都有钱买回来,被高度赞扬为“特别懂事儿,从来不要东要西”。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好性情,因为长大后慢慢变成了“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有执着的需求,好像什么都行,什么都能凑合。”
你若现在问我,特别喜欢吃什么?都行。喜欢什么类型的衣服?没有。女生们有时候多少会对韩剧、首饰、服饰、文字等等有某种偏好,我都没有。我一度觉得自己的生活太没劲了,太不精彩了,跟我生活在一起简直太无聊了。有时候我会刻意去喜欢一个什么东西,比如樱桃小丸子,于是在某段时间内收集了很多套,对外宣称自己很喜欢,但过一段时间便忘得一干二净,其实自己知道,内心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因此,面对那些一定要去日本看小丸子博物馆,多啦A梦博物馆的同学来讲,心里还是蛮羡慕他们能有那么一份执着的心的。同样,我这种人也没有明确的想要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类,还是精神类的,都不是那么明显,持续处在“有也行,没有也无所谓”的状态。不是生活没有新鲜感,而是自己缺少发现新鲜感的眼睛。
我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直到读到这本书。虽说自己的这种性格并不能完全与婴儿时期的表现挂钩,但多少也会有一些关联。因此,当怀孕的时候,我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高需求宝宝,因为我更希望他能从小对自己的选择有明确的想法,哪怕是玩命要一架玩具飞机,或者玩儿命喜欢一个幼儿园的女同学。我不希望我问他想吃什么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都行”。
但当真的是一个高需求宝宝的时候,那种一刻不停的“我要XXX”又会让你崩溃。但好在,一个高需求宝宝能告诉你他想要什么,要抱着,要睡觉,要换纸尿裤,要趴在你身上睡觉,要吃饭,要喝水等等,倒是也不难带。但当成年人那种凑合事儿的心态遇到需求明确的宝宝的时候,一面觉得“你不能凑合一下等会儿再换尿不湿吗老娘腿都累细了”,但另一面也同时会警醒自己,如果你想要他的未来能明确自己的所爱,就不要在婴幼的时候压制他的表达和欲望。
这些年,“天使宝宝”的概念很流行,他们不挑剔的吃,安静的睡,睁开大眼睛在大人有空的时间玩,一觉睡到大天亮。事实上,天使宝宝只存在在书里,每个孩子多少都会有自己的性格与气质。但很多妈妈受到天使宝宝概念的影响,努力的用各种训练法来打造自己的宝宝,并为自己的训练结果而洋洋得意。比如至今我已经看到五六个训练孩子睡整觉的理论流派了,但我一个都做不到,感觉从小孩子就活在西点军校;或者孩子哭闹想要抱抱会故意扔在床上不管美其名曰“不能惯着,否则以后放不下来了”。这样的训练真的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大人省事儿?我们想睡觉,就训练一个只喝奶的孩子一下子睡八个小时还不许哼哼;我们想干自己的事儿,就训练一个还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自己孤独的躺在小床上自己玩。成年人世界里的一句话:“你若在我需要的时候不在,就再也不要在了”,其实对孩子也一样适用。回溯我们对原生家庭里某一点事情的绝望和不再期冀,大多也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看过很多育儿书,记得一句话,养育一个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给你减少麻烦。每次孩子哭闹到全家都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时候,或者家人埋怨孩子怎么这么闹的时候,我总是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是为自己而生的,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诉求。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省事儿,就不断通过各种训练和强制,磨灭了小孩先天的性格和气质。进入社会的我们,总叫嚷着被社会磨平了棱角后的苦闷与千篇一律的无聊,其实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很多人都说“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让他保持天性,做他自己”,但你若连孩子简单的抱抱需求都要压制和矫正过来,那还谈什么“做自己”。
都说养育一个孩子,就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追溯。通过一个孩子,你可以看见那个久远的,曾经的自己。以前觉得这话挺矫情的,不就是养个孩子么?等有了实践才会明白,养育不仅仅是一次自我灵魂的追溯,更是一次让成年人自我翻新和反省的机会。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内心那些不完整的,脆弱的,害怕的,害羞的原点,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的未来应该如何改进。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里那个小小的自己,漠视还是满足,都是对自己那颗被世俗遮盖了很久的内心的一次洗涤,让你看见内心深处的自己,以及这几十年走过来的路。(《西尔斯橙色亲子课》书评/特立独行的猫)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