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J0 N' k/ \- P! ~
不同民族村民共同制作美食 4 {8 p$ v" Q# e( t+ {9 [) z
云南网讯(实习记者 黎鸿凯)大理州洱源县郑家庄村是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聚居的村庄,也是“全国文明村镇”和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之一。近年来,郑家庄村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在全村营造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和谐局面,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后劲。! `0 \7 F5 Y8 p5 m0 [5 y( y, _7 m
在郑家庄,村党支部成了领导全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班子成员凭公德心和奉献精神端平村集体事务这碗水,民族团结的力量内化于全村各项事业发展中。郑家庄共两个村民小组,设一个党支部、一个治安联防分队、一个村民调解组织。多年来,郑家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带头组织实施项目,使落地的项目得以快速实施,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项目建设带来的实惠。2 S8 p0 v5 ?; \- ?" T
根据郑家庄村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郑家庄村党支部还通过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村规、多民族群防群治等方式加强民主管理,选举产生了由7个民族代表组成的村民议事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坚持小事村民议事小组讨论决定,大事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原则,定期对村务、财务进行核查,实现民主议事,阳光操作。" E( ^! Z; v9 h `
村里建立了党员帮扶小组,帮助乡亲们解决一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还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和农村书屋。目前,郑家庄村拥有各种报刊2000余册。由于村里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这个村里走出了20多名大学生。
3 I; F, R' `( c a3 i在郑家庄的两个村民小组中,村民分别选出了藏族小组长杨秀弟、汉族小组长王庆荣。“这班人说话算数、处事公道,不管是修路还是吃团圆饭,还是捐钱捐物都能以身作则、走在前面,带领大家甩掉贫困帽子,走上小康道路。”村里惟一的傈僳族村民段秀凤说。
& c, n& e' h; A% H7 K凭借经营药材的本事,率先致富的何国祥、杨秀弟、王庆荣等人帮助村民尽快掌握中草药材的营销知识,农闲时带着村民组成经营队伍,从维西、迪庆等地收购中草药,到昭通、曲靖甚至黑龙江等地销售药材,村民年均收入近7千元。郑家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先富带动后富,将共同致富落到实处,从根源上化解村民因收入低而滋生的矛盾纠纷。
7 W. A3 T0 |1 t, F在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何国祥的带领下,郑家庄全村525人中有217人长期在外经营中药材,34人在村内个体企业打工,年纪稍长的在村里养殖奶牛等,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以纳西族村民郑林森家为例,全家养奶牛、种大蒜、经营中药材等,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在郑家庄也仅仅只是中等收入水平。富裕了的村民不忘村庄公益建设,不断以捐款捐物的形式反哺村庄建设,村里热心公益事业建设的人多,村子也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 Y; d v# I5 E. N/ z“7个民族一家亲,只有团结才能发展”。这是郑家庄村民的切身感受。多年来,郑家庄紧紧围绕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喜人景象。2006年,郑家庄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民族团结示范村;2014年10月26日,省委李纪恒书记深入郑家庄农家宣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给予郑家庄“依法治村一面旗”的高度评价。2015年2月,郑家庄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大理州惟一一家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郑家庄成为洱海源头的民族团结之村、民主法治之村。' S6 ]# c( M$ R& K* t4 H0 M9 i: o, B+ n
“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发展就无从谈起。”藏族小组长杨秀弟说。郑家庄历史悠久,是六诏时期的施浪诏故地,元世祖忽必烈入大理时以三营为吐蕃襟喉,留军三百户镇守,其中两名郑氏将军郑指挥、郑冠军驻扎于此(郑家庄),并不断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村内居民以郑姓者居多(姓郑的农户有32户),故名郑家庄。经过长期生息繁衍、融合,形成了以汉族、白族为原住民的村落。50多年前,7户藏族游牧家庭定居郑家庄。后来陆续迁来的还有傣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全村人敲锣打鼓,真心接纳各民族兄弟姐妹,还为他们分地建房,教他们农耕技术。/ b1 G" G3 t7 P3 t
“民族团结的种子,从那时起便深深扎根在村民心中。多年来的朝夕相处,让村里各民族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郑晓东老人对此由衷自豪。在65岁的王品珍老人看来,7个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推动了村子的全面发展。他说,藏族兄弟住进村后,把经商的传统带了进来,让村里的很多人通过售卖药材发家致富;傣族兄弟进村后,把洁净卫生的好习惯带了进来,让村子更加干净整洁。村民小组长王庆荣说:“每个民族都有优良的传统和优秀的文化,都能带动村子的发展壮大。”
0 V) J$ Z+ U+ E% ~6 {- _/ Q! b' s结合7个民族聚居的实际,村里建设了民族文化长廊,宣传7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增进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