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4 q6 `6 A$ \* i ?
记杨承贤(中)在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 c5 _, ~! Y* `% q( G9 h7 d/ d
“务实为民敢担当的好书记。”这是洱源人对他们的县委书记杨承贤的称赞。9 c! t% b! A% C$ @
为了担得起这个称赞,杨承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忠诚干净担当。
9 i; \1 N6 B) t) T; e 2012年1月,46岁的杨承贤走上了一个新岗位——洱源县县委书记。0 Q% L! P! T" F7 V8 g; r8 L
他参加工作近30年来,先后在乡镇、县级机关和州级学校、医院等10多个单位工作过。熟悉他的人都说:“无论职位怎样变化,他始终不懈怠,一心为民,雷厉风行,勇于担责,敢于创新,赢得了群众好评。”
# ~% Z; Y7 ~; l; c8 o 保护生态环境 一天也不能懈怠4 N. j- V4 ?5 `7 {
7月2日中午,刚从北京接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彰后回到洱源的杨承贤,放下行囊便直奔右所镇西湖村。
: `4 R% D# p7 Y “习总书记要求县委书记‘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我将更加努力地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一道,谱写好中国梦的洱源新篇章。”杨承贤在农家小院里召开西湖环境综合整治专题工作会,与大家分享聆听总书记讲话的体会后,紧接着安排西湖村环境治理工作。
4 C0 ?# E Z& k8 S 作为洱海的源头,洱源县承担着“源清流洁”的重任。对此,杨承贤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他说:“保住青山绿水,就是最大的政绩,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宁当恶人,也绝不能当罪人。”$ _/ r. w8 s; v' f8 [$ n2 n
洱源县常务副县长杨泽亮回忆,3年前,杨承贤到洱源上任的第二天就到洱海重要水源地之一的茈碧湖调研。他问得仔细,看得认真,一家一家地细数,发现岸边有57家饭店、歌厅和鱼塘,只见一股股黑色的污水直排入湖,他眉心顿时紧锁。
' x x% J _6 x* w2 t2 Z K' f 随即,在茈碧湖边召开现场会,“退房还湖、退塘还湖、退滩地还湖”工作被立马提到日程上。有人劝他“别惹麻烦了”,这就像是从别人嘴里把肉掏出来,利益纠葛复杂,过去县里曾经两次想整治,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杨承贤坚定地回答:“为了保住青山绿水,再大的阻力也要排除,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来!”5 N3 m( r' r! `, m' m
3个多月,他带着干部做群众工作,共退塘还湖434亩、拆除湖边违规建筑5.3万平方米;同时,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建了起来。打赢了到洱源任职后生态环保第一仗。
D0 O u, U. w6 p @! A 右所镇西湖面积3.3平方公里,湖内有7个小岛,生活着912户、4340人。多年来,村民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入湖后流入洱海。“为进一步提升入洱海河流水质,今年6月初,我们县启动了西湖环境综合整治。”据介绍,实施西湖环境综合整治“5大工程”:恢复西湖水域及湿地工程,重现历史上的“洱源风光在右所、右所美景东西湖”;实施奶牛搬迁集中养殖工程,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办“托牛所”,解决759头奶牛每年产生的7000多吨粪便污染问题;实施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工程,右所全镇近3万亩农田采取生态种植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环湖综合整治工程,在6个村安装350个特殊的“玻璃罐”,对生活污水实行统一收集和清运;在入湖河口、出湖河口建设750亩湿地,同时打通水路,让西湖内水体互相流通;实施执法和宣教工程,严厉打击乱占滩地、乱填河道、乱放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V4 B7 o+ i ^
短短一个月,已迁出209头奶牛,完成生态农业种植区域界线划定,建成了200多个污水收集罐,取缔地笼502条、挂网24张、鱼笼30个,处理了4起环境违法案件。
: U" o6 e5 L$ o7 _1 n 3年多来,杨承贤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抓手,投入5.47亿元实施了71个生态环保项目,大力开展集镇村庄、河流湖泊、田间地头环境综合整治,努力确保亿方清水流入洱海。
9 O' X2 N: K1 f 记者来到恢复重建的万亩东湖湿地边上,犹如置身于江南水乡。荷花、梭鱼草、再力花、香蒲等挺水植物郁郁葱葱,在长穗狐尾藻、海菜花等沉水植物间,不时有一群群小鱼悠闲游弋。右所镇松曲村委会主任李军高兴地说:“环境变美了,水质变好了,群众生活改善了。”' k N9 ~# x" d8 t& ]; {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