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l2 C6 B' [) K; D. O: }. z
纵情歌唱
0 ^; K0 ~: p! m+ o* T% T" L, i0 H. A
精雕细琢
0 u% F! c1 C6 [石宝山歌会 情歌唱千年
+ x2 P! Q' n, ]9 o9 E; t2 ^9月9日,走进剑川,处处洋溢着欢乐与幸福,人们身着民族盛装,踏歌而出,载歌而归。绵绵秋雨中,剑川县第四届白族文化节暨2015年石宝山歌会节如期举行,来自五洲四海朋友、中外客商欢聚剑川,纵情纵歌,通宵达旦,三天三夜歌台高筑,弦乐蔽野,对歌不歇,互传友谊。
: N1 n( l& E$ ?) {+ y y“情歌唱千年,千年永不蓑。”剑川县文广局局长陈永和说,据考证,石宝山歌会已有上千年历史,歌会上对唱的白曲“山花体”格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陈永和说,记得小时候,石宝山旅游景点车路不通,歌会期间,来自大理、洱源、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纷至沓来。从县城到石宝山,路上浩浩荡荡的男女老少,情歌不断,唱累了,夜深了,数千男男女女就睡在寺庙中,是最早“群婚”制的延续。歌会正是白族青年谈情说爱,求偶的最好时机。
& f6 Q) o. I# {“1999年,剑川将歌会确定为‘中国·云南剑川石宝山歌会节’,2008年,石宝山歌会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白族风情的集中展示现,所流行的歌曲已收入国际著名民歌歌目。”陈永和说,石宝山歌会是情歌的海洋,是白族人民口头创作的艺术结晶,主要内容有弹弦对歌、演唱白曲、民间艺人演奏“阿吒力”佛教音乐及表演乐舞等。歌会上对唱的调子,俗称“白族调”或“白曲”,在中国西南边陲萦绕了几百年,内容丰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反意歌,一字歌和叙事长歌“本子曲”等,曲调优美动听,委婉流畅。
2 i( |/ ~. |/ D# Q+ z. ]“歌会融合了弹弦唱曲、求神拜佛、本主崇拜、以歌觅友等活动,是白族歌谣产生的摇篮和发展传播的基地。”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张娅琴教授说:“歌会为艺术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省内外和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
4 P7 I* P6 e$ [+ y2 v7 I6 D 木雕艺术 美名扬中外6 B/ S$ V" u- L& P7 V d0 x
“剑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剑川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华说,剑川木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从事木器木雕产业人员达18000多人,剑川境内有1500多家个体经营户,80多家木雕私营企业,品牌商标34个,2014年实现产值2.65亿元,木雕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新兴产业。剑川木雕已形成了古典木雕家具、古建筑、现代家具、装潢和旅游小件等五大类2000多个品种,远销日本、美国、德国等120多个国家,名扬中外。/ @& g; }5 d! b7 u% c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走。”就是当地木雕群体生活的真实写照,张华说,国家级木雕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曾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下榻的宾馆雕过“龙床”和梳妆台,其雕刻97.6米的《张胜温画卷》,是中国目前最长的木雕,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当成“镇馆之宝”典藏。* @' Y* k9 R) f1 Q) O6 D3 Q
今年42岁的段四兴子承父业,和父亲共同开办了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了业内最年轻的云南省非遗传承人,剑川木雕龙头企业掌舵人。段四兴说,每年收入百万,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去年产值达760万,今年有望超过去年。下一步,打算用三年时间建设剑川木雕产业及传承展示基地,分为精品馆、展示馆和传习馆。将精品展示给人们,让人们学习环境更好,对木雕制作流程一目了然。
9 {% q! S/ v' W1 N$ O“雕得金龙腾空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得蜜蜂来。”这首白曲生动唱出了千年剑川木雕的精致与灵秀,早在明清时候,一大批剑川木工应召参加北京故宫、圆明园的修建,昆明金马碧鸡坊、筇竹寺、建水孔庙,宾川鸡足山寺庙等古建筑的木雕构件都由剑川木匠建造。陈列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孔雀开屏”木雕屏风,也都出自剑川木匠之手。一代代剑川木匠,留下了精妙伦绝的作品,填补雕刻史空白。0 @, F5 ^2 u1 k: d* s' ^; _
剑川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木雕、石宝山歌会、白曲三项,省级有白族布扎、霸王鞭、民族民间舞蹈、沙溪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金华镇梅园村白族石雕之乡5项,州级保护名录9项。全县共有22个省级非遗传传承人,10个州级非遗传承人和95个县级非遗传承人。“剑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大有可为、值得宏扬。”陈永和说,“下一步,还将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抓好宣传、抓好培训、抓好创新、抓好节日活动,每个非遗传承人须带两个徒弟;将白曲翻译成流行歌曲,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 o# N' z2 v) Q3 N1 a3 ~文化遗产 传承中创新$ E8 U! e p0 U u% n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多样,特征鲜明。”大理州文产办主任汤培德说,大理“史冠南疆”,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和“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全州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11个,是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州市之一,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居全省第一位。国家级非遗项目共有16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居全省第一;省级非遗项目31项,省级非遗传承人94人,共有非遗项目266项、传承人553名。, M# b5 |+ o& D9 l
大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大理涌现出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理风花雪月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巍山三彝扎染厂、漾濞核桃秀工艺品厂、鹤庆县月辉手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等文化骨干企业,18家企业进入省级文化骨干企业,涵盖“金、木、土、石、布”和文化旅游、营业性演出、图书音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等多个门类,发展势头强劲。5 G9 s ~/ w5 ^' w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汤培德说,大理创办了大理国际影会、大理洱海开海节、中国漾濞核桃节、大理巍山南诏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文化活动,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提高了大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b( i: S& h: \* m
大理州文化局局长王峥嵘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和措施时说:“一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制进行考核,实行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二是加强专项立法保护,制定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体系;三是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传承人以及传习馆、传习所等项目传习基地进行专项补助,大力鼓励和扶持各类专题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建设。同时,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突出社会公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加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的研究,营造有利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 ~$ @. O. ^, j6 k记者 管毓树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