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剑川县甸南镇回龙村,每年5月,云南农大烟草学院到田间指导烤烟种植,6月下旬植物保护学院指导种蔬菜,蔬菜收获后园林园艺学院指导种春蒜,做到了“三院共种一亩田、一季拉长变三季”,亩产值增加3000元以上。
1 ]8 f! ]- n7 \" O- I N2007年12月,剑川县和云南农业大学双方签订了《科教支老帮少扶贫“县校合作”协议》。2011年,又推出“3+3”县校合作联合行动,即由云南农大的一个学院、一个党支部、一名专家分别挂钩联系剑川县的一个乡镇、一个村党支部、一个村民小组,开展一对一农业科技帮扶。8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帮助剑川县围绕“种”字作文章,大力实施农作物高产创建与示范带动;围绕“栽”字增效益,着力实施农作物多样性栽培示范项目,提高复种指数;围绕“养”字下功夫,帮助剑川县制定《畜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由教授、博士一对一挂钩养殖重点户、专业户开展具体帮扶。“县校合作”铺开了剑川群众的致富路。
( I, o0 G1 p+ t4 R6 F) S" F“三大基地”夯实致富路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水稻、玉米、马铃薯良种培育,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滇杂86”;完成了红花大金元栽培、膜下移栽、密矮早栽培、漂浮育苗等20多项烤烟种植新技术,实现了烤烟增产,烟农增效,全县累计完成多样性栽培种植近20亩。农业科技培训基地每年设立20万元“科教兴农基金”,实施“千人培训、万人受益”计划,8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专项培训资金160万元,培训各类农业人才共计 45000人次。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生态、高效”的要求,自主设置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农作物制种、反季蔬菜生产、经济林果栽培、优质烤烟种植、城镇规划建设等科技项目近百项,项目受益30多万人次。 5 U. n& l- o3 r( A/ C6 }8 P
“四大工程”助推致富起跑。剑川县以“学院+部门+乡镇”的党员培训模式,紧紧依托“县校合作”平台,实施了“四个培训一批”工程。一是立足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推进党组织书记培训,实施了农村发展“领头雁”工程;二是立足提高带头致富能力,推进党员致富能力培训,实施了农村发展“主力军”工程;三是立足提高各类人才专业水平,推进农村党员“村官”培训,实施了农村发展“助推器”工程;四是立足提高服务农村能力,推进优秀新党员培训,实施了农村“后备军”工程。
1 T- t4 N a6 Z, l2 p5 G" y“五大产业”结出致富硕果。烤烟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枝玉叶”。全县烤烟种植水平、烟叶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单户种植规模和效益不断增强,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4年实现烟农总收入1.4亿元。马铃薯产业成为农民致富“金蛋蛋”。以“剑川红”种薯为基础,建设滇西马铃薯基地县,并被认定为全省马铃薯5个种源中心之一,每年外销种薯近万吨,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5万亩。核桃产业成为农民致富“摇钱树”。全县累计发展泡核桃54.81万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提高。山地牧业和制种产业遍地开“金花”。该县已建成2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0个肉牛肉羊养殖示范村和3个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全县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畜牧业总产值达4.8亿元;杂交玉米制种试验由2008年的18亩增加到2014年的1260亩,亩均产值由1800元提高到2100元,繁育出“滇杂86”、“剑粳”水稻良种,并在全县实现全面推广种植,成为云南省唯一县级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自主水稻品种的县份。 4 _7 U, ?( e6 e8 H$ g$ Z
通过“县校合作”,2014年剑川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14元,逐步走出了一条依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致富路。
. q9 `2 x3 {' a% ^/ X! C2 h(通讯员 吴剑熔)大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