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 q7 q; d m1 a
马登镇新华村新景
" x4 h5 Q1 G, U, y深化“双推进”,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齐发展; h0 j; K* @1 i! `: Z& Y% a! y
走进老君山镇新生村,水泥路面干净平整,田间的灯盏花叶绿花妍。( m4 j6 s5 m8 ~! @4 ~) Q7 w% I- o( a
“我们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资金入股、服务入股,每年分取红利4万元,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难题。”新生村党总支书记赵忠海介绍说,全村有695户2332人,是一个白族、彝族、普米族等多民族聚居地。今年,全村总投资1370多万元,实施修通致富路、养好黑山羊、建设新家园、住上安居房、种活灯盏花、 筑强党支部“6大工程”,实现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丰收。- H8 J' @, | ?) v7 _* F
“在深化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一个主题:强组织、惠百姓;双向推进: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三级联动:县级主导、乡镇主体、村级主人;四富活动:支部领富、干部帮富、党员带富、群众致富。”老君山镇党委书记李炳奇说,去年,老君山镇被列为云南省2014年60个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实施乡镇之一,迎来了赶超跨越、富民强镇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以贫困村组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居工程、素质提高、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大会战。
+ u- ]7 h( D5 y6 j% Y& N3 B“如何找准扶贫与党建的结合点?”李炳奇说,坚持扶贫抓硬件,坚持党建抓软件。全镇实施了“8个一工程”:建设一个支部活动场所、成立一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发展一项村集体经济、培植一批脱贫致富产业、实施一批改善民生项目、发放一笔“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资金、搭建一个基层服务平台、完善一套务实管用制度;推动8个方面的“双推进”: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资源优化、服务建设、增收致富、服务群众、党建示范,让基层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中心”,党员干部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s% T N9 T, g5 P) \ [& p8 Q/ F
李炳奇说,老百姓过去有句顺口溜“前世不修,生在兰州(老君山镇旧称兰州)”。如今,老百姓有了新说法:“扶贫花开老君山,兰州旧貌换新颜。”
8 a, |; ]5 X j; t' X% f' m2 I“打牢基础谋发展,突出特色奔小康。”老君山镇镇长张忠山告诉记者,要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做到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资源、干部结对帮扶、考核验收“8个到村到户”,确保2016年实现全镇减贫摘帽。
$ \$ q2 G6 [6 y! X9 U- F% P8 P& v. M“多年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央美术学院、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云南农大、州委组织部等国家、省州挂钩单位、院校、企业对剑川县的倾力帮助,赢得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谢莉在谈到深化“双推进”时说,全县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依托,以农村深度贫困群体为重点,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从思想、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6个方面开展帮扶,实施“产业培植壮大、农民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保障及基层组织建设”5项工程,通过扶贫抓硬件、党建抓软件,一方面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落实扶贫开发项目,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建扶贫“双推进”工程的双向强力推动下,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逐步转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强劲,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初步实现了堡垒变强、产业变优、乡村变美、农民变富、机制变新的目标。
, ]2 q6 R4 c1 i) V" L% c0 U培植“摇钱树”,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脱贫致富
* ^. _8 G8 w0 G9 F4 G2 z剑川石钟山上有金庸先生称誉的“南天瑰宝”石窟,石钟山下有个白族文化浓郁的石龙村。
/ t& _; J) F4 U4 J“我家的农家乐才起步,一年收入1万多元。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今后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在古朴、整洁的白族四合院里,沙溪镇石龙村村民姜伍发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边说。
- J' U$ _* H3 N1 C& {, {% C村内,正在铺设弹石路。村委会主任李根繁介绍:“我们的每一个扶贫项目,都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全村278户1217人,农作物以白芸豆、包谷和其他杂粮为主,农民人均收入3749元,属全县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元,开展道路建设、村庄环境、路灯亮化、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等工作,石龙村将会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魅力。. J3 L* y" N; v: Z# C- k
“依托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充分发挥旅游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扶贫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这是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造血式’产业扶贫的举措之一。”王远介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县域优势旅游资源,努力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新要求,结合剑川扶贫开发和旅游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县委、县政府以沙溪镇寺登村、石龙村,老君山镇新和村,金华镇水古楼村、三河村、文华村,甸南镇狮河村,弥沙乡弥井村等8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基础,积极开展“全国旅游扶贫开发试点县”申报工作,力争将沙溪镇和老君山镇打造为扶贫开发与旅游发展、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相结合的示范区,充分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实现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
- S+ l4 K- ]* h# i8 e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梅芬介绍,近年来,剑川县在培植产业过程中,用活用好创业贷款、小额到户扶贫贷款、产业扶贫项目贷款等财政贴息信贷资金,稳步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组,不断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和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贷款的发放规模,积极探索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i7 T M: r3 P3 M6 s. { i. {
做好全省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试点县工作,县级财政及时配足小额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600万元。先后投入6201万元扶贫资金,重点扶持中药材、苹果、肉牛肉羊、生猪等农业产业;不断探索扶贫资金与农民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350万元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运作效益,累计发放小额到户贷款等2.78亿元、财政贴息1390万元,支持与农户产业发展相关联的项目贷款1000万元、贴息30万元;建成涉及蔬菜、中药材、畜牧产业的3个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扶持了从事中药材、AA芸豆、牛羊肉等产业的加工与销售龙头企业3家,扶持成立了2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生机蓬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