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7 T/ C* d: m9 A
洱海环湖截污工程示意图 0 W1 V3 x+ t2 i& r7 H/ ?" n7 b$ U( j
云南日报 记者 李莎 杨抒燕/文 杨峥/图& D( i# S( u0 M
苍山洱海千年魅,湖清民富大理美。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岸边“立此存照”,对洱海水更干净清澈寄予厚望。习总书记指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9 ^: _8 x5 n6 c洱海治理,云南从不懈怠。10月11日,大理洱海环湖截污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率先在新兴度假胜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双廊启动,由此掀开了洱海保护治理史上新的一页。# p; J- ]/ F) g1 Q/ j2 P9 A
作为被财政部列为全国示范的我省18个PPP项目之一,该项目也是我省第一个标准化PPP项目,不但能为全国同类PPP项目提供可借鉴经验及可复制模式,且项目完工后,更能彻底斩断流向洱海的生产生活污水,从根本治愈洱海因污水治理“主动脉”不通畅、“毛细血管”不健全的症结,让洱海这一大理的母亲湖更洁净清澈,并为高原湖泊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破解之策。
7 H, A/ M" S& ^7 x; m& V洱海保护敲响警钟$ @7 l: R! t2 P
现状) C, F& a6 ^( h. h1 i, O. d
湖体水质指标处于富营养化临界状态,洱海环湖有128公里,目前截污设施仅有17公里
# g' M* n& j) E' e- R9月秋风渐起,大理白族自治州环保局局长李继显站在洱海边湾桥镇古生村的木栈道上,看着烟波浩淼的洱海感觉肩上责任重大。
: i1 T& T$ y- A. s# e( i# I在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洱海人口密度最大,有80万人一直饮用洱海水,在人口不断增长、生产生活对湖体及流域影响加剧的情况下,洱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1996年和2003年两次爆发蓝藻,水环境与生态功能遭受巨大威胁。特别是2003年7月至9月洱海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不足1米,降至历史最低,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让大理人民刻骨铭心、扼腕痛惜。1 x- }9 Z) O' P, S k8 T. U! L
虽然随着保护力度加大,自2006年以来洱海水质连续8年总体稳定保持在三类,其中45个月达到二类,但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洱海流域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难度逐年加大,污染的隐患依然如定时炸弹埋藏其中。
" X. p* E) p$ U& b- B2013年,对刚刚上任的李继显而言可谓多事之秋,继5月底洱海出现红虫后,8月全湖爆发蓝藻,局部区域出现连片聚集现象,水质急剧恶化,洱海水环境与生态功能遭受严重破坏,敲响了洱海保护治理的警钟。' k m( o/ T% {* R: L
“中秋节那天晚上,时任州长约我划船到了洱海中央,看着大片的蓝藻心情无比凝重,这种微蓝藻中含有藻毒素,如果继续爆发下去,有可能会影响到饮水安全。”谈及当时的情况,李继显心有余悸,虽然随着天气变化,蓝藻逐渐消失,但所有人的心到现在依然悬着,没有一刻能放松。
* U9 T3 o/ v1 m! U7 e2 C% g' U' `“那次蓝藻爆发,20多个专家从早上一直吵到下午2点钟,一种观点认为洱海在走下坡路,另一种认为蓝藻爆发是洱海水生物变化,属于正常现象,两种观点最终也没能形成结论。”李继显说,洱海边居住20万人口是最佳状态,50万人口是极限,而现在住了84万人,还有10万头奶牛和30万头猪,洱海早已超负荷,湖体水质指标处于富营养化临界状态,保护治理面临重要“拐点”,如果继续往下走,前几年保护治理将前功尽弃。% A) u b" z8 k N) G; H) u
洱海保护怎么继续?当时网络上一篇名为“没有环湖截污的洱海保护就是耍流氓”的热帖引起了李继显的共鸣。“污水问题没有解决,洱海就不可能治理好,只有环湖截污才能治标治本。”他说,洱海保护做过的那么多项目中,社会最肯定、老百姓最认可的就是17公里南截污干渠,这是洱海保护最实在的项目。“洱海环湖有128公里,现在截污设施只有17公里,哪一天能做到环湖全部截污,我才可以稍微放心一点。”8 {1 S$ M( J5 K5 c4 H1 o
然而,环湖截污工程是多大的一项投资啊,到哪里找建设资金呢?& S2 s7 L0 y7 c- ^" m/ G
崭新模式破解难题
( K1 S: e8 h) t8 h概况" } r8 B% j* V. y! U7 m& j( E6 S
工程总投资估算45亿元,其中近期(至2020年)工程总投资估算34.9亿元,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渠)235.38公里,新建提升泵站17座
) ~; a4 w0 ?- J5 B“环湖截污对大理就是一个梦,只因投资太大而望而止步。”大理副市长张勇介绍,大理州在政府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自加压力,从2014年起,每年州级财政安排1亿元,大理市财政安排2亿元,洱源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洱海流域保护治理,但是这些资金对于环湖截污这样的“巨无霸”工程而言,无疑只是杯水车薪。
) U4 f& C. \9 w8 `; [加快环湖截污治污设施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资金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我们想过很多办法,银团贷款、全社会凑钱,甚至还想过通过土地开发找投资,但都不现实。2014年财政部提出PPP的概念,全国也开始推广,就像是曙光乍现,我们感觉说不定能通过这个方式实现梦想。”张勇表示,洱海保护治理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而在PPP模式下,不但解决了钱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专业优势和经验,降低项目从规划到设计、建设、运营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环境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并能减轻政府短期财政压力。于是,经专业机构充分调研论证后,大理州、市政府决定以PPP模式实施大理洱海环湖截污工程。
- T8 B2 `* ]+ A2 G, I: R环湖截污PPP项目以州、市政府为联合采购人,采用竞争性磋商模式采购社会投资人,并面向16家潜在社会投资人开展了市场测试。根据市场测试反馈意见,形成了环湖截污PPP项目实施方案。今年6月,结合省财政厅及大理州级各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实施方案最终完善,该项目正式上报财政部申请列入国家试点项目。8月,在通过对5家社会投资人方案的综合评分后,中信水务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排名第一的成绩中标。, t/ Z8 N, i9 V; \6 d# w5 `
“由于PPP项目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大理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方案讨论中总投资一度从20亿元‘上蹿’到150亿元,几经修改最后确定了34.9亿元这个最急需和最实际的方案。”张勇说。
' s1 z6 A! X1 R- h5 B; n按照“依山就势、有缝闭合;管渠结合,分片收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规划内容为: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远期(至2030年)设计处理总规模每天11.8万立方米,新建9座塘库。近期(至2020年),工程占地17.9公顷,建设内容为: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总规模每天5.4万立方米,在环洱海东岸、北岸、西岸铺设污水管(渠)235.38公里,铺设尾水输水管21.94公里;新建提升泵站17座,其中,污水提升泵站12座,尾水提升泵站5座。工程总投资估算45亿元,其中,近期(至2020年)工程总投资估算34.9亿元,资金来源以多渠道筹资为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