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互补:你护林 我补偿 云南永平县贵口村探索水源地保护新模式

0
回复
201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5 2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 y) @- I# f2 x( Z; y
美编 张维麟 制图

9 E1 y" O$ W; {3 K2015年8月28日,中国第一个专注于大都市饮水水源地保护的大都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基金会成立。然而,早在今年4月,永平县龙街镇贵口村的800多村民就自发行动,对水源涵养林进行保护,水源使用者自愿向水源涵养林林权所有者进行补偿,他们称之为“林水互补”。& E% X: r: h1 J# P$ k
贵口村距离县城69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288户人家,是个彝族、傈僳族聚居的村落,农民主要收入来自泡核桃和烤烟,全村970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只有350亩。多年来,村民用水要到七八公里外才能找到水源,吃尽了缺水的苦头。
: K! h3 x. g8 q村民余德才为了解决饮用水问题,6年时间投资超过10万元。“我们小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随手拿个水瓢就可以在家门口的水塘里打到水。今天缺水成这样,怪不得别人,要怪就怪我们自己。”
  E# F- p6 u' D& _: h$ c1984年,贵口村林地实行承包到户,承包期3到5年。为了迅速致富,村民们砍树卖钱,既没有科学指导,也没有及时补植补种。随着林地的减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山秃了,水自然也没了。
- _* C: G" w, ?- f4 N当专家告诉村民们,贵口村缺水的原因是“生态性缺水”时,大家才如梦初醒。专家说,要解决缺水问题,就必需保护好水源林。可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林地确权到户,水源涵养林的林权都在村民手里,为了保护水源林牺牲自己的利益,大家愿意吗?于是,大家想到了“林水互补”——“谁受益,谁付费”,给水源涵养林拥有者补偿。
" L4 g/ }) }7 g$ a  @# h% r6 W2015年4月,贵口村委会向全体村民发布《致贵口村民的一封公开信》,要求大家参与“林水互补”生态循环发展试点工作。
6 |/ D4 C0 ^6 P. z$ O7 r  t$ p界定水源涵养林可是技术活,林业部门适时参与进来。贵口村有林地17301亩,林业局技术人员排查出贵口村的54个水源点,经村、组、林农代表现场确认,把村民取水点、村民认定的出水点区域的林地,以及群众认为对自己生产生活用水起重要作用的林地,划定为水源涵养林。此次界定工作,划定了贵口村水源涵养区(限伐区)5899亩,限伐区中禁伐区1395亩,占贵口村林地面积的34%,绘制了“林水互补”水源点和水源涵养林分布图,明确了四至界限,确定专门人员重点管护。. k& K" m  a$ L
4月以来,贵口村召开了6次村民大会,讨论制定《贵口村水源涵养林管护村规民约》。村民大会参照《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和《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认真讨论了补偿资金收取管理使用、水源涵养林管护、用水设施维护等问题。会议最核心的部分是明确了用水受益人出资标准,每亩每年补助5至10元给水源涵养林林权所有者,其中,禁伐区每亩10元,限伐区每亩5元。7 y/ ?) B" T& [# f! b4 N) \, ?' a+ n
8月,“林水互补”协会正式成立,288户农户全部加入,并通过《贵口村林水互补协会章程》,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形成了贵口村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明确会员每户每月缴纳会费10元,全年120元,水费1元/立方。
, Y/ q* D' {7 d% o2 e, X6 F* b如今,树木成了贵口村的宝贝,大家都知道它会为村子带来越来越多的水。4月以来,结合林业产业、农村能源建设、植树造林等项目,“户均一口节能灶、一口小水窖、一盏节能灯、一个垃圾桶、一台太阳能”的“五个一”项目落户贵口村,截至目前,已安装节能灯100盏,建成流动垃圾桶114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0台,建成小水窖214口,节能灶240口。还成立了义务扑火队,建设防火器材室,配备了防火专用器材。
6 {3 I: I! X6 d* k( X$ w0 X目前,贵口村“林水互补”模式已在邻近的杉阳镇普棚、兴隆两个村复制推广。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问题和经验也会日渐清晰,等试点成熟,“林水互补”将在永平县全面铺开。
0 C: F/ ~5 K1 @  e7 ~通讯员 杨劼 王劲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投稿

x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