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坚持唱响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增强人民体质这个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十二五”期间云龙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9 a1 n' B V6 {2 H7 l3 v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新载体。精心创作和排演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开展好文化下乡活动,开展迎新春慰问演出,倡导各地群众自发轮流组织“耳子歌”、“春牛舞”、“田家乐”等节目“送戏进城”,营造喜庆祥和、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指导县乡群众和乡村业余剧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和专题培训班;以 “农村流动图书室”,周末县城广场电影放映,“国产新片进农村”公益放映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四是严格按照“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 p! R6 Z2 \6 b7 B+ `
凸显文艺创作新亮点。创作展演了《诺邓谣》、《山乡处处谱新篇》、《力格高》、《寇紫美》、《老房子,新房子》、《云龙礼仪接待歌曲》等一批文艺作品;圆满成功组织了全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云龙县原生态歌舞展演、云龙县传统文化旅游节、云龙县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积极组织征集作品参加各届赛诗会,并获得佳绩;云龙礼仪接待歌曲《一口闷》荣获大理州首届礼仪接待歌曲大赛金奖。白族民间舞蹈《力格歌》赴京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为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隆重推出的《2012年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录播演出活动。《山妹子》在三月街文艺表演中获综合表演银奖。《老房子,新房子》荣获新创节目银奖及组织奖。组织参加中国首届宣威杨柳山歌大赛,并荣获金奖。
. Q6 v, ]* V' |1 F, \4 I& q+ Y搭建文化传播新平台。《遥远的诺邓》完成前期拍摄,大型儿童电影故事片《福源》完成拍摄。完成《云龙风物志》出版工作。《云龙文化》编辑和发行工作正常开展。组织拍摄了《云龙县白族吹吹腔》专题片,并在大理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 t2 w. V; @; }
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成功举办了云龙县首届原生态歌舞展演,云龙县首届传统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承办“新视角·魅力云龙”摄影大赛。承办首届太极游道健步走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发掘云龙文化旅游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云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M; q$ I" A6 m5 s( `创建人才培养新环境。为进一步培养文艺人才,对外与大理学院艺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整合资源,为双方人才培养共建新基地。对内开展师徒结对,签订人才培养责任状,确定培养目标,实现现有人才在职学习提高。( C* |7 y' z! w& \2 H! G
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显著。按期完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县177个文物普查点完成野外调查和档案录入工作。筛选出第三批3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已通过初步评审;成功申报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沘江古桥梁群”、“顺荡火葬墓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申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项,虎头山道教建筑群、古盐井遗址。目前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全县馆藏藏品126件,其中一级1件,二级2件,三级3件;完成《昌淦桥》、《小铁桥—钢桁桥》恢复重建工程。完成果郎火葬墓文物发掘及修复保护工作。完成《顺荡火葬墓群围墙保护性工程》项目。实施了《马锦文牌楼抢救维修工程》项目,“白衣阁”大殿的整体修缮,“青云桥”整体修缮工程。完成池场坪藤桥修缮工程,“宝丰古戏台”整体修缮工程。积极配合县民族宗教局和诺邓镇完成诺邓民居抢险加固工程,完成“望江楼”恢复重建工程,完成诺邓盐博物馆布展工作,积极准备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工作,积极开展“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八项古建筑群修缮工程前期工作;申报了一批文物修缮项目。
9 x; F3 \0 q: E! v' D" E7 c6 i* h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创佳绩。完成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云龙白族吹吹腔戏”、云龙白族婚俗礼仪“耳子歌”的申报工作,目前云龙白族婚俗礼仪“耳子歌”已公布为国家级;傈僳族舞蹈“瓜七七”、“云龙山地白族刺绣”、“云龙山地白族纸扎”、“云龙山地白族泥塑”、“云龙山地白族民间造纸”完成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其中“云龙山地白族刺绣”成功申报为省级保护项目。目前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有4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州级7项,县级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53人,其中:省级10人,州级13人,县级230人。完成了《白族吹吹腔脸谱》和《云龙白族吹吹腔优秀剧目选》录象碟,收集整理白族吹吹腔剧本200本,完成白族吹吹腔《血汗衫》连续剧26集的收集整理,完成了白族吹吹腔100-300年古装戏服照片拍摄收集,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云龙白族吹吹腔》纪录片,完成了全县文化资源普查工作。
5 P6 v8 m9 a' ~% K3 n) ~! b9 d4 t- U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目前,已建成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一个,实施行政村农村文化共享工程69个;建成村级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12个,2013年至2014年新申报了17个,已审批了8个,正在进行有序施工;完成关坪乡、民建乡等5个文化站,检槽乡、长新乡、苗尾乡3个文化站实施建设中,并落实了资金和每年5万元的免费开馆经费,落实了人员,配置了电脑、图书、照相机等设施,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服务条约等,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全面开展村一级文化建设,做到村村有文化管理员,切实抓好村级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图书借阅、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云龙县继续启动实施建设白石镇、功果桥镇、漕涧镇3个综合文化站,并在各乡镇试点实施11个村级文化室。! B$ O5 g! D! t p! f( @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圆满完成农家书屋从启动到全面覆盖的配送和验收工作。共建成86个农家书屋和4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项目的书架桌椅等基础设备的配送工作,实现村级全覆盖。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为1200种共1500册,报刊2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00种,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配置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统一配备了书架、桌椅、农家书屋标牌等设施;完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建设工作。同时完成8个乡镇电脑配送安装调试工作,村级71个农培网学校的设备配送工作;优化基础服务,改善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所有书目数据都进行了编号、建立书目数据库工作,目前图书馆已实现电脑自动化管理阶段,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同时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电子化服务;加强对基层的辅导和服务,认真落实图书馆免费开放惠民政策。(通讯员 吴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