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水质6个月达到Ⅱ类 大理洱海治理初见效果

2
回复
55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7 14: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c6f6502e96417f7e43306.jpg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仔细察看洱海边的生态保护湿地。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一年365天,杨育梅打捞垃圾从来没有间断过。 记者 江洋 摄
2015年12月18日,阴了两天的大理,阳光明媚。摇着小船,荡漾在洱海的波光里,赵光明眯着眼睛很是享受。他俯身用手抄起一捧水喝了一口:“看,这水可以喝的,还不错。”然后笑眯眯地看着记者。, ]& K$ ?3 `/ t, z( k9 i; U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云南后一年,洱海居民真切地感受到:水越变越好了。而这,也有数据佐证——去年1月至12月,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有6个月达到了Ⅱ类。, c* y4 X0 F& Q' C7 S
●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X) P+ }/ x% Z/ {6 Q" `
●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w& ]7 z' k' {* h
●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8 N% D' i: {% z& ^
——习近平
: X5 Q9 G  ]6 j重 访
5 N! k# N$ V" \0 I8 |" a古生村
2 Z+ Q, E% T9 B  r) n● 中午两点,洱海滩地管理员杨育梅穿上肥大的防水裤,拿着长竿捞网,下水打捞垃圾。连续几天的降温,让洱海水十分冰冷。一位骑车路过的游客感叹:“真不容易,希望大家都别再乱丢垃圾了。”0 F- Y9 v. P/ i
● 杨育梅是湾桥镇古生村人,她负责的这段滩涂就在家门前,而离此约100米处,正是总书记曾“立此存照”的龙王庙。站在这里,近处水清见底,湿地的树林有红的、黄的,连同远处的青山,像是一幅水彩画。: n: `8 O+ z6 T4 T1 ?( z) K
● “靠里一点水质更好呢!”在赵光明带领下,我们划着小船到了离岸边约20米的地方。他把浆往水里一插:“看,能见度差不多有1.5米。”说着,他抄起一捧水喝起来,“你们也来尝尝,真的可以喝。”在他的极力推荐下,记者也捧起一口尝了尝,略有些水藻味,只稍逊于苍山青碧溪山泉。& v; |2 ]  [2 I% F, Y
全程治污# r4 F# e: |* X
入湖河道都有人管
% M4 P3 a$ |/ C6 M, L) e+ G整个流域无缝覆盖
0 S* x, X* o* I7 v“原来,风一吹这个河湾都是垃圾,但现在几乎没有了。”赵光明也是滩地管理员,家住石岭村,与古生村相邻。他和其他9名管理员一起负责湾桥镇沿洱海6.4公里的滩涂清理,每天早上8点忙到中午12点,回家吃完饭,又从下午1点半干到6点。“我2008年开始干滩地管理员, 5~7月份垃圾最多时,每人每天得清理600多公斤,大多是从河道上游冲下来的。”赵光明说,这里靠近苍山十八溪之一的阳溪,水流从苍山下来,穿过村寨,流进洱海,带来了不少垃圾。“以前我们主要清理的是白色垃圾,死亡水草都来不及管。”
4 `, H; K4 {0 V/ D0 e从古生村旁流过的阳溪,水量不大,挺清澈,入湖口漂着些水草。“我是河道管理员,专门负责清理河道,现在生活垃圾少了,主要捞的是水草。”49岁的严炳奇说,他和赵光明一样,每天都要到水边打捞垃圾,不同的是一个管河道,一个管滩地。
- m7 `- E- E1 D+ q& X1 O) Y“死亡水草不及时打捞,就会变成黑黢黢的海粪,沉在水下,影响水质。现在垃圾少了,一有死亡水草我们都会及时打捞起来。”赵光明说。被捞上来的水草堆在岸边,每天都有环保清运车沿途收集,送往湾桥镇中转站进行挤压,再运往海东火力发电厂焚烧发电。“现在每条入湖河道,沿途都有人管——村里有保洁员,河边有河道管理员,滩地有我们。源头治理,层层拦截,进洱海的垃圾少了,水自然也就好了。”据介绍,这是对洱海保护进行网格化管理,无缝覆盖整个流域,细化到每个片区都有责任主体,以加强全流域的监管。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4: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手记% m8 ^, m4 n$ a7 z8 V
一边是魅力- Z+ ^1 ~* _7 [* B9 O
一边是压力
5 p. {- j* s3 M* l4 W. s0 U傍晚的环海路,最是诱人。光影让云水变得很有魔力,沿路都有人停车驻足,对着一湖清水痴看。他们不用着急赶回城去,因为路的对面,就有连片的村庄以及成排的海景客栈。这么看来,环海路正如同洱海的现状:一边是魅力,一边是压力。
/ W6 v9 N0 @" g! D& @8 K$ B洱海保护的压力显而易见。一位官员告诉我们一组数据:洱海流域环境承载人口最佳数量是25万,极限是50万,而现在有80万人口,每年进入的游客达1000多万。
3 Q4 ~8 W; a& O$ Z“洱海保护,不光是政府的事,也是大家的事。”采访中,我常能听到这句话。说这话的,有官员、有村民、有游客、有客栈老板。面对保护与发展,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和诉求,但只要有这个共同的出发点,以及共同的目标,相信再难也总能找到解决之道。, E0 }# K5 W% b" C/ Z+ U
对话熊仲华
. O3 ^. p2 ~$ `% B(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副局长)3 ]" P" J" N% p/ F
记者:
- Y; a4 c$ p& T去年洱海在工程治湖上,有哪些突破?
# e4 Y8 G/ S+ A& [/ m记者:3 L; F8 Q% r6 P( [& Z% }
2015年1月总书记到大理考察后,洱海保护治理主要实施了“四治一网”工作:坚持依法治湖,强化工程治湖,推进科学治湖,突出全民治湖,实施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但由于州、市财力有限,资金筹措方式单一,投入不足,流域环保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滞后。2015年,我们以PPP模式启动实施了控制性关键工程——“洱海环湖截污工程”,总投资34.68亿元,先期启动双廊片区建设。该项目的实施采用国家提出的PPP模式,推行第三方治理,资金的筹措方式上是前所未有的。
1 C: l9 n9 R) X记者:
: F7 J  G4 b- i4 T" ^3 N4 H当地如何应对资金少的难题?
. a% x. x" ?4 j- y3 r6 P熊仲华:$ f# B" i+ R  ?: G8 m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从管理减排上下功夫,是大理州多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重点。2015年,大理州采取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按照“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州级领导直接挂钩乡镇,县市领导担任河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段长,建立州、县市、乡镇、村(居)委会、村民小组5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细化分解到全流域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67个村委会和33个社区、29条重点入湖河流。/ H7 N; J. p& W& d" |
记者:/ z. y  j9 t( k4 T4 e/ k5 _
下一步洱海保护的重点是什么?* I2 v4 T: @- K- M, ]2 P
熊仲华:
0 F1 f$ O6 [' j4 _7 O6 ^& i  ?0 ]目前,洱海正处于从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转型的关键期,保护治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可以说,目前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正处在重要的“拐点”上。2016年,洱海保护治理仍将深入推进“四治一网”,加快实施环湖截污治污、流域湿地生态恢复建设等重点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大流域环境综合执法能力建设,继续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重惩重处的高压态势。
# H4 P) C/ I6 k2 ?$ ?: j. P; a春城晚报记者 杨茜 秦蒙琳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4: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1c6f6502e96417f7e43308.jpg 赵光明现喝洱海水 记者 江洋 摄渔民一边捕鱼一边抓起小鱼喂海鸥 记者 江洋 摄生态恢复2 b7 c* J5 l0 E4 R# Y$ t2 i4 Z. K1 x
35种水生植物重现$ ~! _; \6 E, O$ r2 A( Q0 b1 |- l
候鸟翩跹美景如画' N, l5 ^/ R3 I7 f/ f: H3 L
马久邑是洱海西岸的一个白族村庄,沿湖岸是成排的酒店与客栈,面朝洱海,深受游客喜爱。田边常见一种太阳能灯,上面粘满了虫子。当地村民解释说,那是杀虫灯,绿色防控技术诱杀害虫,能减少农田使用农药。“用这种方法种有机蔬菜,菜价还高。”: ~* V3 B& o1 ]7 g. r2 R0 b
说话间,水边传来一阵喧闹,人们都拿着手机对着湖里一通猛拍:只见湖心大群的海鸥围住了一条小船,船上人不断把鱼抛向空中,海鸥们上下翻飞,争抢食物。小船靠岸了,原来是当地渔民赵家3口。此时正是开海季,他们每隔几天就会下海捕鱼,当天收获的两筐鱼虾,其中半筐在回来的路上喂了海鸥。“它们每年冬天才来,来得远,很累的。”儿子小赵说,言语中透着心疼与喜爱。父亲老赵则告诉我们,感觉今年来的候鸟多了不少,特别是早上,白泱泱一大片。7 F  M4 o0 a, h) U3 Z
当地一位洱海保护工作人员说,候鸟来得多,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洱海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据介绍,随着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进一步得到恢复,洱海水生植物也渐渐恢复达35种,湖内已绝迹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蛳、圆被角无齿蚌、云南裂腹鱼和灰裂腹鱼、中华等物种又重新出现。: P5 ~; s% E4 L; [- a
为了保护这些重新露面的洱海“居民”,大理加大了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以前违法捕鱼,被抓到了只是行政处罚,没有追究刑事责任。现在不同了,一旦被抓到,就有可能被起诉。”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法制宣传科科长赵育峰说,今年已有两起“电捕鱼”案的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在大理州历史上尚属首例。/ O& b. g  c, P- X, K$ x6 {/ ]* Y0 b
环湖截污
( F; ~! k( @  Y, G  v" _双廊建房工地停工! t3 O8 g5 y2 i1 O  F
排污管道连成大网9 }8 l" C6 G+ B
一个多月前,双廊镇大建旁村一幢违法建在洱海滩地上的客栈被强制拆除,这是大理市首次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经营的客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近两年,双廊在人们印象里成了一个大工地,不管什么时候去,总是这里建房那里拆墙。“有时周五我们回下关时房子还在,周天回来就已经拆得只剩下个框了。”一位在当地工作的下关姑娘说。在游客和外来资本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新客栈在双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r+ R8 r$ [- E$ q9 `
2015年12月18日,记者再访双廊时,这种热火朝天的建房现象已悄然改变:步行街上每走10米就能看到一处建房工地,但全都已经停工。有的工地因为停工时间较长,钢筋已经生锈。
6 Q  A( g/ r7 D8 _' R& Q4 r据双廊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4月24日,他们接到了大理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洱海流域农村宅基地专项整治的通告》,其中要求,严禁未经批准使用农村宅基地或者农民住宅从事宾馆、客栈、餐饮等经营活动。9 r+ n1 y5 K, Y) ]7 P! i$ S) ]/ v) ]
但另一个难题是,虽然停止了新建,但现有的人口已经超出了污水处理设施承载量。据2009年相关数据测算,双廊原住民8000人,按照人口规模的增长,20年内双廊的污水处理能力以1.5万人计算。而现在,平均每天有3万人进入双廊,高峰时期游客达10万人——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去年刚通过验收,就已经不够用了。
& i' y2 ^( ?1 r/ h* t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今,一条新的环湖截污管道正在建设中。双廊镇红山本主庙附近,工人们沿着环海路,埋下一条直径约60厘米的管道。大理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2015年10月11日刚开工的环洱海截污治污PPP项目建设工程,包括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建9座塘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洱海保护治理,总投资34.9亿元。项目完成后,将实现“不让一滴污水进洱海”的目标。
( Y% u$ G3 x7 J6 y+ Q9 f这个项目里,最先开工的就是双廊段。“双廊的截污需求已是刻不容缓。”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据悉,这里将新建一座日处理一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并通过截污管道将原有巷道排污管道连接成一张大网,成为洱海的防污屏障,预计2018年完工。到那时,山上流下的污水,将全部通过管道进入处理厂,再到塘库系统沉淀,用于周边农田灌溉。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