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仔细察看洱海边的生态保护湿地。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一年365天,杨育梅打捞垃圾从来没有间断过。 记者 江洋 摄 2015年12月18日,阴了两天的大理,阳光明媚。摇着小船,荡漾在洱海的波光里,赵光明眯着眼睛很是享受。他俯身用手抄起一捧水喝了一口:“看,这水可以喝的,还不错。”然后笑眯眯地看着记者。
" \4 D& F1 a) m* R5 f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云南后一年,洱海居民真切地感受到:水越变越好了。而这,也有数据佐证——去年1月至12月,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有6个月达到了Ⅱ类。
% ]; D) W1 a& b3 w3 q! D0 V●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U9 S ~) T8 z) H# D) ~
●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8 }9 } Q- p3 s( C
●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 l( h! D- X# R4 ]* a( p——习近平
! a0 e0 r! _3 x# s重 访5 d5 {; Q# I8 r5 `; D% R1 ~
古生村
. S6 z; W9 U: b% U" E/ x, B1 U● 中午两点,洱海滩地管理员杨育梅穿上肥大的防水裤,拿着长竿捞网,下水打捞垃圾。连续几天的降温,让洱海水十分冰冷。一位骑车路过的游客感叹:“真不容易,希望大家都别再乱丢垃圾了。”0 H: W! f3 z" s. }! I
● 杨育梅是湾桥镇古生村人,她负责的这段滩涂就在家门前,而离此约100米处,正是总书记曾“立此存照”的龙王庙。站在这里,近处水清见底,湿地的树林有红的、黄的,连同远处的青山,像是一幅水彩画。$ s3 [: p# A, P2 Q, }/ ]6 I# G
● “靠里一点水质更好呢!”在赵光明带领下,我们划着小船到了离岸边约20米的地方。他把浆往水里一插:“看,能见度差不多有1.5米。”说着,他抄起一捧水喝起来,“你们也来尝尝,真的可以喝。”在他的极力推荐下,记者也捧起一口尝了尝,略有些水藻味,只稍逊于苍山青碧溪山泉。
. _% Q3 \+ r- N- y& S) y全程治污
9 b4 Y! a' Q( |8 o' ?# _入湖河道都有人管6 w; Z4 C4 g2 P9 i- Q! P
整个流域无缝覆盖
7 f3 n( e# T# x1 f“原来,风一吹这个河湾都是垃圾,但现在几乎没有了。”赵光明也是滩地管理员,家住石岭村,与古生村相邻。他和其他9名管理员一起负责湾桥镇沿洱海6.4公里的滩涂清理,每天早上8点忙到中午12点,回家吃完饭,又从下午1点半干到6点。“我2008年开始干滩地管理员, 5~7月份垃圾最多时,每人每天得清理600多公斤,大多是从河道上游冲下来的。”赵光明说,这里靠近苍山十八溪之一的阳溪,水流从苍山下来,穿过村寨,流进洱海,带来了不少垃圾。“以前我们主要清理的是白色垃圾,死亡水草都来不及管。”- Q* ?8 A) W% l0 i
从古生村旁流过的阳溪,水量不大,挺清澈,入湖口漂着些水草。“我是河道管理员,专门负责清理河道,现在生活垃圾少了,主要捞的是水草。”49岁的严炳奇说,他和赵光明一样,每天都要到水边打捞垃圾,不同的是一个管河道,一个管滩地。3 @* [0 J8 F* W X
“死亡水草不及时打捞,就会变成黑黢黢的海粪,沉在水下,影响水质。现在垃圾少了,一有死亡水草我们都会及时打捞起来。”赵光明说。被捞上来的水草堆在岸边,每天都有环保清运车沿途收集,送往湾桥镇中转站进行挤压,再运往海东火力发电厂焚烧发电。“现在每条入湖河道,沿途都有人管——村里有保洁员,河边有河道管理员,滩地有我们。源头治理,层层拦截,进洱海的垃圾少了,水自然也就好了。”据介绍,这是对洱海保护进行网格化管理,无缝覆盖整个流域,细化到每个片区都有责任主体,以加强全流域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