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班问题幼儿的行为_学前期(3-6岁)

0
回复
17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9 0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重视和矫正,不仅有可能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所以正确看待幼儿出现的问题行为,并对其行为的理由作出明确的判断,从而进行教育或行为纠正,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大班幼儿的问题行为:如表达性的问题行为、工具性的为题行为、故意性攻击行为等,即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通常和他们同等发展的幼儿所遵守的标准相冲突,更易出现行为偏异。如美术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做认真地画画,这时,他用自己的记号笔在旁边的小朋友的本子上乱画了几道,惹得那个小朋友大叫了起来,而面对这样的情形,他还是哈哈大笑,得意地极了。又如语言活动时,有小朋友站起来回答问题,他就用手指在桌子不停地敲,继而发出响声,我用眼睛扫了他一眼,他停下了,接着又发出怪声,小朋友都窃窃地笑了。于是我就走过去提醒了他,可是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当有小朋友回答问题时,他还是故意发出声音,别人讲,他就响,别人不讲,他就不响。当我几次提醒无效后,我就请他来讲,并问他:“你在回答时,有小朋友发出声音,其他小朋友听得到你的回答吗?”“听不到”“你这样做好吗?”他回答:“不好”。

大班幼儿的问题行为的成因有很多,其中有幼儿的个体因素,有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有儿童生活“电视化”,有父母教育存在不良的倾向等等,在此,我们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行为的成因。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使得活动有序、和谐的开展。然而有些幼儿则是在清楚知道活动规则的情况下,故意偏离已经约定的活动规则。于是,在要求“同一种声音,同一种行为”的环境中,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特殊人物。通常这些幼儿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将情感需求动作化。往往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或者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千方百计跟老师做对,吸引老师的注意,满足自己的要求。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