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每个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会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在平时的引领过程中我尝试着做了如下探索:
一、引发幼儿与图书对话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并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及信息的交流,使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用 “是”或“不是”。 “对不对?”“好不好?”等进行交流。
在幼儿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以后,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首先是教师讲,幼儿听,让幼儿发挥听的作用;幼儿对故事或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指字,教师读,这样,可以同时发挥视听两方面的作用;以后逐步让幼儿练习自己指,自己读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的阅读活动获得的。因此,在我班每周两次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利用晨间、饭后等时间学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二、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对话
幼儿在幼儿园主要以活动为主,如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形式上应当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条件,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形成生生互动,这是一种良好的人际资源,让每一个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都喜欢说。在集体活动中,儿童有时与教师沟通,有时儿童之间相互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儿童之间的交谈往往比较充分,他们会凭着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乐趣。在个别活动中,儿童和教师或同伴单独交流,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这对于那些不善于在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儿童来说,确实是一种适合他们语言表达的机会。 1 2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