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又一批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然而,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而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又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
过渡期选择学前班切勿盲目
在假期悄然兴起的“学前班”热,实际上是一些家长为孩子做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种选择。“学前班”可以为孩子提前预热,但更为关键的是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要适合孩子的转型过渡。
最常见的是家长往往容易出现两种盲目的心态,会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到学前班去。方庄三幼的原春主任说,一类是因为孩子比较淘气,难以管理,所以家长希望尽快让他们收心;另一类是家长很重视孩子知识的学习,生怕晚接触知识,孩子以后会落下。但往往淘气的孩子在学前班提前学习了一些小学知识后,到了上学的时候会对课程失去兴趣。而另一种学习知识比较多比较早的孩子,不利于孩子在小学初期阶段养成日后可能会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专家陈序告诉记者,他们在对幼小衔接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深深感到,幼小衔接教育决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习惯的养成,需要做到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做到因材施教、精雕细琢,才能使孩子们在接受统一规划教育的同时,智力、语言、表现欲、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最终实现平稳的过渡。所以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小衔接的方法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方法。在这个过渡期有四方面的因素需要家长重视。
心理过渡:逐步培养独立意识
幼儿园时期,因年龄的缘故,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呵护有加,孩子们所接受的教学是寓教于乐式的,因此造成了该阶段的孩子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的特点。而进入小学,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更多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来完成,于是造成了孩子和家长诸多的不适应。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原春主任介绍说,家长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任务加强孩子的这种意识,而后让他们自己每天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具。陈序说,在教学中他们也发现,通过采用幼儿园与小学并轨的方式,可以真正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独立的乐趣,比如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简单工作,使他们从中能够独享成功快乐的体验。 1 2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