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学联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曹高举
我们形容两人关系好,常常用到亲密无间,其实亲子关系应该是“亲密有间”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孩子也是如此。但是我们父母恰恰忽视了这一事实。
孩子的房间弄乱了,我们会来收拾整理;孩子功课不好了,我们会去操心;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来帮助,我们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边,陪读、接送、代办,尽心竭力为下一代做最好的安排。我们整日生活在“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的焦虑中,这种护犊心切的行为恰恰严重阻碍了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
作为父母,错误地承揽孩子所有的问题和责任,会导致亲子之间疆界的模糊化,过分干涉儿女的自主权,剥夺了他们学习独立的契机,养成了孩子一些不良的习惯。这种缺乏个人疆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斯考克?派克有句名言说: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开孩子,他们是上天赐下的礼物,交给我们照顾一一但不是永远。
父母和子女之间要确立个人的疆界,什么是自己该管的,什么是不该管的,把问题的所有权分清楚,孩子的问题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处理。这是每个父母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的一件事。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疆界模糊。遇上个性强的孩子,父母子女之间常会演变成斗争、叛逆和疏离。遇上个性柔顺的孩子,他们表面上合作,听从父母,顺服安排,但内心积蓄着深深的逆反。
如果父母懂得同孩子之间建立合理的自我疆界,孩子就能相应发展出可爱、成熟、合作的性格特点。生活在这种“亲密有间”的家庭里的孩子,从小就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他们能够掌握与他人建立亲密感情联络,但不至于因为分离而丢掉自我、放弃自由;他们能对他人说恰当的“不”,而不必担心失去对方的爱;他们能接受他人的拒绝,而不因此冷落对方。他们不怕对他人说不,能够坦然地拒绝他人、提出分歧、设立界限,而这些恰恰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手段。
那么在保护儿女安全与允许子女自主之间,如何设立清楚的心理疆界呢?作为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限制心理卷入程度,与孩子“亲密有间”。 亲密有间首先父母要从物理环境上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求孩子不要随便乱翻父母的东西,因为大人要有自己的空间,同样,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天地,他们不希望别人随意闯进自己的房间。有些父母控制不住去偷看孩子的日记,关注孩子在房间做什么,翻看孩子的东西,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其实父母在依赖孩子,父母需要通过偷窥孩子的内心来满足自己对孩子的不确定感。 1 2 3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