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索取之后当有回报之举_宝宝家长教育

0
回复
18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3 20: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读过一本图画书故事《爱心树》,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无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在施与受之间,在爱与被爱之间,作品描绘了一则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前几天又读到张老师扫描自《儿童文字》的一则童话故事《风中的阿朵》,阿朵的有求必应,阿朵的无私奉献和爱心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想,没有爱心树对男孩的爱,没有阿朵对阿宾的爱就有不会有这些不求回报的付出,这些爱就是我们身边的父母之爱,恋人之爱,朋友之爱……

是不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接受爱而不再感受到它们的伟大?是不是我们习惯于只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从没有设身处地考虑过他人感受?我们周围的很多人越来越象那个男孩和阿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断地向爱我们的能够为我们提供可利用资源的人索取、索取,等到快乐过了,辉煌过了,再回头寻找那份无法替代的爱时,那个爱我们的人却已经耗尽所有,永远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爱到懂时方恨晚”……,为什么非到留下遗憾之后才幡然悔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懂他人、懂感恩?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我比较反感于家长无原则的付出,有的孩子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不止,甚至于对父母大发脾气,恶语相向,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懂得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在付出的同时,家长有必要教育孩子有感恩之心,有回报之举,这样才能让施爱的人生活得更快乐,被爱的人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所以,爱惜别人就等于爱惜自己。

黄玮老师说,施恩不图报,但施要施得智慧,连爱心博大的佛教都是这么认为:不要乱施,不要随便提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许多时候你智慧不到,白牺牲了自己,也没成全了别人,我们看那个男孩最后垂垂老样,,大树的牺牲自己成全了这个男孩了吗?所谓悲智双运,慈悲心、爱心、要和智慧心一起起作用,才是恰到好处。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