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地区与经济
* m6 b4 Q" B; e+ y+ a1 \. D保护洱海
: e$ h1 f" K9 ^: {9 |草 溪) b+ X- d% U b- B: n- }
被称为“东方日内瓦”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滇中高原与滇西纵谷的交接地带,洱海则是其境内最大的淡水湖,因形状象人耳,故名洱海。其海拔为1972米,面积为252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养育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如今,大理人民正在为保护洱海免遭污染而奋斗。
* O/ \, Y) t: J5 c大理经济发展的依托
$ i. u2 k; Y$ S/ o 阿敏、阿丽、阿明、阿伟、阿六是大理市湾桥乡的农家女。每天早上天一亮,她们就穿上绣花精美的白族罩衣,戴好姑娘帽,穿上绣花布鞋,精心打扮好以后,赶到离家半个小时路程的洱海公园,以美丽的洱海为背景,扮演“五朵金花”。“金花”是白族人对本族最美的姑娘的称呼,新中国曾在60年代中期拍过一部反映五位白族姑娘婚姻恋爱的电影《五朵金花》,影响极大。与“五朵金花”合影是去年12月当地推出的一项旅游服务项目,游客花上5元钱人民币,就能与扮成“五朵金花”的五位白族姑娘合影一次。从这一项目设立的时候起,来自湾桥乡的这五位“金花”,便成为洱海边又一批靠洱海旅游业为生的白族人。
0 C, r/ d$ x6 c( S8 _! E 旅游业是大理市的支柱产业,而洱海则是大理主要的观光景区之一。大理的自然风光之美,有所谓“风、花、雪、月”之说。其中的“月”,就是指洱海的月——月印洱海,水光接天,景致绝佳;而这儿的“雪”,则是指位于洱海旁边的苍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景观。有人说,站在苍山上看,洱海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盆景,青山、田野、村庄、海滩、水面形成一体;整个景区内自然风光景点和名胜古迹众多。近几年来,洱海湖区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6 U+ H, Z4 f, Z
除此以外,农田灌溉用水、工业有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以及更多的水力发电用水,都取自于洱海。洱海还向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因此可以说,洱海是大理州经济发展的依托。5 j6 h) R: W- q2 w& I* |! Q
保护的成效与污染破坏的压力
8 V8 }1 r: p$ f 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离洱海不远的云南滇池在内,相当一批湖泊和河流遭到严重污染。 相比之下,洱海基本上保持了水清月明。这是大理州政府及有关部门从80年代末就开始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结果。1989年,自治州立法机构——州人大委员会制定通过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有关洱海的地方性法规《洱海管理条例》,而后州政府又颁布了与之相配套的《洱海滩地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湖泊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q8 T L! C% ]. V
1990至1995年间,州政府整修了洱源弥苴河、苍山十八溪等流入洱海的河流,在洱海周围的滩地和山坡上植树造林,建成了一条75公里长的绿化带,稳定了水源,改善了景观。洱海管理局在西洱河修建了管护设施,保证了洱海的水位在正常的范围内运行。与此同时,他们还逐步取消对生态具有破坏作用的网箱养鱼,取缔了50多家造船厂,以发展电瓶船的办法来逐步取消洱海上的机动船,并决定搬迁污染水源的一家造纸厂。这一系列措施使洱海的水质得以保持在国家水质二级标准(即生活水标准)上。2 p7 ~+ S F# @: f& t t# x
然而,保护的步伐似乎跟不上污染破坏的速度。90年代以来,洱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压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湖中,航运、旅游带来大量粪便、垃圾、废油,一些人对湖中的水资源进行滥捕,而另一些人则在环湖的山上肆意开山炸石。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等生态问题纷纷出现。到90年代中期,虽然洱海的水质达到中国国家地面水标准中的二级水标准,但情况已不容乐观。1996年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开发计划署(UNDP)及中国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对洱海进行考察后认为,洱海水体已处在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即大量营养物质如磷、氮进入湖泊,导致藻类异常繁殖,引起水中缺氧、鱼类死亡、水体发臭)发展的突变期。由于洱海处于高海拔、低纬度的地区,是湖泊产生富营养化的脆弱地带,加之四季如春的气候,十分适宜藻类繁殖,因此,洱海富营养化的危险已迫在眉睫。
) Q7 m& l8 y# p7 n: @中外合作保护洱海
, g% V, B8 F. ?+ r+ p+ }$ G 洱海的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有日本、瑞士、美国、法国等国的多批科学家和驻华外交官来大理开展有关洱海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为洱海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提出了许多可贵的建议和规划,洱海的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也由此不断引起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重视。瑞士驻华使馆的一名参赞来到大理考察后,曾建议当地政府向联合国申请项目援助。并帮助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数年后这一建议终于变成为现实。1993年,由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援助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洱海湖区区域发展及环境管理规划研究”项目得以实施;1995年8月,另一个更大的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规划署共同出资71.8万美元援助的“云南洱海流域持续发展投资规划和能力建设”项目在北京签字。- M( d+ k) v1 A. ]3 k$ r
引人注目的是,该项目聘请了34位国内外专家,其中国外专家16人,分别来自美、日、意、芬兰、瑞典、加拿大、丹麦。这些中外专家绝大部分是著名教授、学者。如日本的松井三郎教授,是国际湖泊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刘鸿亮教授,是环境科学方面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国际著名的专家齐聚一堂,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道,开展了紧锣密鼓的项目实施工作,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2 r. z' L* z8 S" d5 Q0 m5 a, E
目前,大理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总投资为1.8亿人民币,其中向意大利政府贷款450万美元。一期工程已在1997年兴建,将用5年时间完成。据项目办公室主任、大理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局长尚榆民介绍,联合国有关组织已经表示,将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团体招标引资,早日使项目落到实处。$ |& w5 Z4 v* g, O! L
百姓的参与
, u- y4 \0 E. D 在大理,保护洱海并不只是政府官员的事,广大百姓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其中。走在大理街头,到处可以看见“保护洱海”的灯箱广告;在洱海公园,我们看到湖中行驶的渔船都是木制的小船。陪同我们采访的市委宣传部的官员告诉我们,大理禁止销售含磷类洗衣粉。
+ {) U+ J) b5 F. D$ E. d/ D “那么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决定到洱海中第一大岛金梭岛去一探究竟。从海东乡塔村搭乘进岛的轮渡,船家说,十多分钟就可上岛。站在岸边看湖水,能数得清水下的石子。船行到湖中心,我们发现湖水依然清澈见底。金梭岛上现有210户人家,大多是白族,主要从事捕捞和航运业。近两年来,旅游业也已成为岛上渔民的一项主业且发展势头强劲。因为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南诏王阁罗凤的“避暑行宫”,众多的人文景观加上美丽的自然风光使这里成为洱海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0 D7 Q+ l" C& }! x7 z& I
当地人建议我们去渔民张学曾家看看,因为张家不仅世代为渔民,四世同堂,在岛上德高望重,而且被公认为岛上渔家首富。来到张家,张家四代14口人正围在一起吃晚饭。张学曾老人告诉我们,他们全家全凭打鱼过活,没有一个人经商。不过,他已感到现在洱海里的鱼已经没有他小时候多了。他的女婿说,政府每年有四个月不让打鱼,他们很赞成这项措施,因为这对保护洱海的鱼类非常重要。在休渔时期,他们家的男人就到岛外去打一些短工,比如当建筑工人。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不在岛上摆摊经商或从事旅游业,张家女婿很认真地说:“我们世代为渔民,打鱼可以生活得很富裕。如果洱海能够永远保持清洁,张家人就永远是渔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