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颁布以来,我园教师除了园保教室统一安排学习以外,我们在平时的教研组活动中也一起学习过几次,觉得《指南》是指引我们走好幼儿教育道路的方向盘、是一面明镜。所以我又利用空余时间深入学习了《指南》精神,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我认为《指南》能引领并审视我的教育行为,对我的幼教工作很有指导作用。
一、对《指南》的解读:
1、在第二十条中《指南》是这样说得“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及时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在观察基础上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这里就让我对教学有了更高的挑战,以前在集中教学活动时如出现突发性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我就会及时的给予相应的回应,可是当出现与自己的预设目标中比一致时,往往不会去考虑是否调整教学目标,而是给幼儿一个“等下再讨论好吗?”这样的话忽悠过去。现在想想其实自己是不对的。所以说《指南》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临场应变更具体化。在教学中及时的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往往更有教育意义。
2、《指南》第五条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注意领域均衡,并考虑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这是我们平时真真切切在做的。在第六条中又提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这就说明一种新思想正在形成,课堂教学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把集体活动看作是幼儿的学习活动,而应该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要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早晨幼儿入园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温馨亲切的问候,会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关爱他人,能让不开口的孩子变得爱说话。课间喝水、入厕、盥洗时,幼儿知道要排队,不拥挤;学会正确的洗手过程手心、手背、手指;知道要节约水资源,让幼儿学会讲卫生、守秩序。 1 2 3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