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我们中班教研组一起学习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二章 的内容,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保教工作善。
在解读这章的最后五条关于教师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内容方面,令我体会颇多。评价孩子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也不是幼儿发展报告册上写几句表扬鼓励的话,评价孩子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以幼儿实际情况为前提,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显然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教师的评价,会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快乐,增强信心和力量;教师的评价,会让孩子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的评价,会推动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领域。那么作为老师,该怎样评价孩子,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呢?我想,除了日常观察记录外,变单一为多元评价,将是一条蹊径。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往往较单一,我们应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因人、因时、因境而异,广辟蹊径,从一元化的藩蓠中解脱出来,采用更多符合生活实际和孩子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法,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做有针对性、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使孩子多方面把握自己的现状,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
1、 以“口”为主的评价
教师通过语言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首先在肯定孩子表现时,应“显山露水”。评价时,我们应努力调整自己的评价视角,多赞亮点,少挑毛病,真诚地对孩子进行评价。 1 2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