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教育中的误区_婴幼儿用药须知

0
回复
24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3 23: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智力开发和学业竞争出现低龄化,幼儿早期教育有过激、过热的现象。一些人“盼子成才”,在培养孩子时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当孩子远未达到学龄之时,就开始教孩子认字、数数;让他们背诗词、学琴、学画、练书法、读外语等。许多家长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自然进程,将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不考虑其接受能力、实际效果,这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

    期望值过高

    在实际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似乎聪明过人。但进入小学后,就被发现并不能很好地接受普通教育,对学科有“偏好”,各学科成绩很不均衡。有个男孩,小时候天真活泼,聪明好学,兴趣广泛,酷爱绘画。父母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每天除完成学校课业外,还要接受许多业余训练。小学毕业考中学,成绩没有达到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事后,父母想方设法,把他送进了一所区重点中学。孩子到了这所学校,英语、数学成绩特别差,考试不及格,以致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就这样从怕做功课,怕上课,怕老师提问,发展到怕去上学,得了“学校恐怖症”,而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及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恐学症”和家长“拔苗助长”的早期教育不当,以及“望子成龙”的期望值过高有关。前者有碍于儿童身心健全发展;后者不能根据孩子实际能力调整目标,期望值远远超过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美好的愿望,反而成了孩子的心理重负,导致心理障碍。前面所说的这位家长如能注意对孩子健全性格的培养,增强创造力、思考力与注意力的训练,而不急于灌输知识、技能;对成长中的孩子随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家长的期望值不应过高,特别在孩子学业碰到挫折时,不能拔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