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一年级男生,虽然他很普通,但我仍着迷地看着他成长。
故事一:
今天,我给儿子听写词语,读到“听写”时,我自言自语了一句:“真奇怪,明明是用耳朵听,可是这个‘听’字怎么是口字旁?”儿子说:“喏,有个人在说,就是这个‘口’,还有一个人在听,就是这个‘斤’字”。我以为是他们老师教的,可儿子说不是,是他猜的。不过,我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你们说呢?
故事二:
上次诸暨之行,“大唐袜业”让好多人满载而归,我和儿子都对此不感冒。看到等车的地儿有个大池子,有几个孩子在那里捉蝌蚪。我也借了那半个矿泉水瓶做的捕蝌蚪器,给满眼艳羡的儿子捉回两只小蝌蚪。儿子有它们相伴,一路不晕,幸福相随!
从此,这蝌蚪的换水与喂养成了我和他的共同语言,我幸福着儿子的幸福。
有一天晚上,儿子想看看小蝌蚪会不会在剧烈摇晃下晕,于是开始旋转瓶子里的水,速度越来越快,一只小蝌蚪被连同一部分水被甩了出来。小蝌蚪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时找不到。搬开桌子,才发现了它小小的身体。我赶紧把它送回到水瓶里,看着小蝌蚪摇着黑亮的大脑袋,甩着长尾巴又自由自在,不觉松了口气,看得出,儿子的神情也轻松了一些。
可是,一说“可是”,情况就发生了转变。第二天一早,我特地去看了小蝌蚪,那只摔在地上的小家伙已经一动不动了,静静地躺在瓶子的底端。我立刻叫来儿子,他似乎有些漫不经心,扯三扯四地嘴里不知在说些什么。我坐下来,对儿子说:“你应该在心里向这个小蝌蚪说声对不起,如果不是你故意,它不会死掉的,它也是个小生命。它陪了你那么多天,你却伤害了它……”我唠唠叨叨地不知说了些什么,就看见他停止了手里的动作,眼泪一颗一颗啪嗒啪嗒往下掉,我心里也难过了。
良知是需要被提醒的,如果我当时不说什么,也许就过去了,以后碰到什么死了的小动物他也不会多想什么。可是,提醒了,就唤醒了他的良知,他就懂得了自己行为背后的隐语。他需要懂得,只是不知道,今天是不是来得早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