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乡镇风采

0
回复
209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3: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祥云县乡镇风采
- N( i- z* l( |1 T; j3 R 祥城镇 刘厂镇  禾甸镇  米甸镇  云南驿镇  普棚镇   下庄镇  沙龙镇  东山乡  鹿鸣乡
; r; |! _7 B+ }% d5 J( ~
, |1 m" b5 ^; |$ @  Y( r& I梦回马帮——云南驿
0 b% W  w; Z3 J9 w+ g  一、 历史沿革: e+ C6 e# V# |* X" t
  云南驿镇,原前所乡,镇政府所在地前所距县城21公里。云南驿一直为郡、县、州、等治驻地。中华民国时期设前所、云南驿两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南区。1953年属第二区。1958年成立公社。1962年又改区。1970年改称公社。1984年恢复区。1988年改建为前所乡。2000年改为云南驿镇。2005年12月原马街乡整体并入云南驿镇。全镇辖27个村民委员会(行政村),108个自然村,204个村民小组。% c. K7 J) b- L( g1 {" f
  二、 地理地貌7 l' A' B0 f1 ^$ v& u
  云南驿镇位于祥云县下川坝,东接下庄、南连鹿鸣、西毗弥渡、北邻禾甸。总面积218.76平方公里。地处下川坝西部,南北为山区、半山区,中部为坝区。最高桂花村,海拔2658米,最低冯家河,海拔1758米,2000米以上的山峰6座,中河东西贯穿坝区。
4 E# v  Z9 K8 _, T  三、 自然环境! B; f. C% D% C1 j3 X" S$ g  i8 W
  气候属温暖带,年平均气温15.2℃。年降雨量705.6毫米。
! x! D+ J: n8 D4 W  M  四、 人文风俗
! n7 {- G# _) m% ~. k: a  本镇为县内人口最密集的地区,2005年末,总户数26333户,总人口97295人,其中男49812人,女47483人;农业人口93661人,非农业人口3634 人。人口密度444.76人/平方公里。汉族为主要民族96909人,占99.60%,少数民族人口(回族、彝族等)386人,占总人口的0.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58‰以内。2 V  }& ]5 \7 Z# R4 s
  五、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状况% L* X  n8 {! I4 J
  1、农、田、水利3 a5 P$ v+ P# R# p: t, Q7 }
  耕地面积65057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主要农作物:大春,水稻、玉米、烤烟;小春,蚕豆、大麦、油菜、亚麻、小麦,以及蚕桑等。年粮食作物种植84871亩,经济作物种植27382亩。全年粮豆总产量29936吨,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农业总产值3097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8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3元。& z- P. Y: T6 Z; O  x" k5 c
  2、 交通
: W0 o! f0 a* d! u* n  320国道贯穿中部,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从境内经过,镇内 有云妙路、云水路、董前路、马前路、高前路,旧大路、阮水路、板黄路,交通十分方便,通车村委会100%。有邮电支局和邮电所各一个。前所街为县内第二大集市,主要街道为混泥土路面。
4 o1 d7 Y' u' w. U( y5 `6 Z- S  3、 文、教、卫. g+ H% Q/ I) R5 z
  镇内有初级中学4所,小学31所,在校生9919人。中心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30个,床位60张。有文化站、电影院、有线广播电视站各1个。
  M0 o0 W* _4 x. P+ {  4、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状况& c$ d3 U3 b5 A/ R* K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9156万元, 工业总产值完成30434.7万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28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3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658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粮食总产量完成299362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58‰以内。
, L7 T9 {; a3 t8 q8 `( @" O1 {. i  六、支柱产业
/ Q) J, F7 |2 e5 ~4 R  全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农业大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重点实施好“三个一万”工程。即万亩烤烟、万亩蚕桑、万亩优质米。一是抓牢烤烟支柱不放松,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烟各项措施。年种植烤烟17200亩以上,完成指令性优质烟叶200万公斤以上 ,产值2267万元以上; 二是狠抓蚕桑产业,要把蚕桑扶持和培育成继烤烟之后的又一新兴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桑园面积达18655亩,产鲜茧713吨,产值达1400万元;三是实施好万亩优质米示范工程,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解决好吃饭问题。2005年全面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凤稻17号”10000亩,实现总产量5000吨,产值500万元;四是大力发展禽蛋和生猪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打造“古云南”禽蛋品牌,实现小蛋大产业目标。2005年全镇蛋鸡规模养殖迅速发展,蛋鸡养殖18万只,产量2899多吨,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成为祥云县乃至大理州的禽蛋大镇。全镇已形成烤烟、蚕桑、亚麻、禽蛋、生猪、啤大麦、辣椒、油菜、红白萝卜等多种产业并存的多元化产业格局,获得较好的效益,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 R8 H! y; i$ ^$ V0 m  七、企业经济建设
' Y7 D* m# {8 ?5 m! t+ ~/ `  云南驿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祥云县的重点产煤乡镇之一。 2005年全镇产煤39万吨,产值10843万元。 2005年全镇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达2936个,实现营业收入达38952万元,实现利税1827万元,为祥云县乡镇企业发展第一大镇。" r% \" @9 Z, [5 c
  八、地方特色& j' u& W2 i: D3 Y) j9 k
  镇党委、镇人民政府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大战略来抓。走出了一条“改善老区、开发新区、新老区结合”的路子。认真研究实施了城镇管理的新体制,抽调专人成立了祥云县乡镇首家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出台了“云南驿镇村镇建设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城镇综合整治和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了街道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的综合治理,逐步改善了城镇“脏、乱、差”现象。为充分挖掘“古云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开辟新景点,已实施开放了马帮文化博物馆,中、印、缅交通史纪念馆,白马寺等新景点,到目前已接待游客18000人以上。境内有水目山、天华山等风景名胜,小康村董友第墓石雕群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h3 C2 Z  c( c" [+ A0 V/ V& J鹿鸣乡乡镇概况
; v0 m. V7 i, O  鹿鸣乡位于现今县境南段,东北连下庄乡,东依普棚乡,东南靠南华县,西南邻弥渡县,西接马街乡,北连前所乡。总面积153.22平方公里。地处中山河谷,山脉与河谷南北并行,帚状排列,扇型分开。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西部的大梁子海拔2095米。最南段雄理河口海拔1347米,为全县最低点。全乡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主要河流有鹿鸣、雄里、弥长三条,冬涨夏枯,属元江水系。年平均气温17.1度,年平均降水量489.2毫米,属北亚热带气候,昼夜温差较大,立体垂直性气候较为明显,特别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年霜期110天。% T6 S4 y5 W! w& s9 i
  无烟煤在境内分布较广,其次还有桑木箐硫磺矿和少量铅矿。
# s2 X$ H, W: w/ ^9 R- X4 H  乡政府驻鹿鸣庙山,西北距县城39公里。乡境清属站村里。中华民国初期属第三区,1946年属天沐乡。1956年属南区。1953年属二区。1958年属马街公社。1975年由马街公社析出成立鹿鸣公社。1984年改称区。1988年建鹿鸣乡。至1990年,辖7个行政村,75个自然村。
4 Z/ y& G3 q% u3 ~4 ?* I  2004年总人口12873人,3292户,其中男6829人,女6044人,农业户3223户,12798人,非农业户69户,175人。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4.73‰ ,人口密度84.01 人/平方公里。境内主要居住着汉、彝族等,其中汉族12399人,占96.31%,彝族464人,占3.6%,其他民族10人,占0.09%。9 D$ M* N/ |" ?) @
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历史原因,乡内生态环境脆弱,党委、政府逐年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治理荒山发展经济林木及畜牧业,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恢复生态;建窖栽果,改土治水,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以果富农,靠果强乡”的发展思路,成为县内桔子产区。2004年,鹿鸣柑桔荣获“国家无公害绿色产品”称号。今天的鹿鸣,乡域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日益改善,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200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373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8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4元,粮食总产量达489.35万公斤,人均有粮380公斤,财政总收入达112万元。2005年,新发展美国山核桃2000亩,使全乡建成面积达到7150亩;新发展韦系柳叶桔、玫瑰香柑等中晚熟优良品种900亩,使全乡柑桔建成面积达到10000亩,同时,以科技培训为龙头提升管理经营水平,提升已建桔园的经济效益;新发展生态竹林2000亩,使全乡生态竹林面积达到5000亩;新建920个水窖,使全乡各类小水窖达到9102个,确保烤烟面积每年稳定在4000亩。9 s1 J: n) K5 H5 Q
  2004年底拥有企业个数120个,企业实际缴纳税金总额89万,企业从业人员517人,占农村劳力的6.36%。: O0 X! m3 ^5 V9 G/ X$ K  Q  P3 V  S
  2004年乡镇机构设置方面,财政供给人数56人,其中公务员29人,事业编制27人。
7 J2 \6 m: H6 Y1 E5 X8 A, R/ Z  乡镇社区环境方面拥有供水站1个,本乡镇公路里程48公里,综合市场2个。拥有学校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在校学生总数1374人,教师128人,其中中学教师39人,中学生549人。文化站、卫生院各一个,村医疗站7个,其中乡卫生院有医生9人,床位6张。自来水普及率19.8%,有线电视入户率13.7%。( d4 k7 |% m: P: J" m
禾甸镇乡镇概况
' j$ `& w& }9 }& \4 Z0 ^9 r' A, O禾甸镇历史上称禾秀、禾丰。总面积306平方公里,境内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四山包一坝、中间一条河”的高原中山断盆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边最高峰野猫山海拔2886米,东北最低点清涧美水库海拔只有1973米,禾米河为主要河流,流经境内18公里,注入鱼泡江,西部的莲花湖为县内最大的自然湖泊。全镇有人口47000多人,其中83.5%为白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禾甸,她有着和平、吉祥的名字,世居的白族儿女心地善良、纯朴,有着诚挚的爱心和勤劳的双手。出土的西汉石棺墓群、明清时期的火葬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万寿持和城塘观音山,说明禾甸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 j# l9 s( V) b
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状况
! B# j( r( x9 {; V禾甸镇耕地宽广,有可耕地面积50199亩,主要以烤烟、蚕桑为经济支柱产业。禾甸镇处于东风水库和许长水库下游,水资源十分丰富,农业发展潜力较大,是祥云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祥姚公路、禾庄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田间沟路交错,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镇内有县镇中学各一所,小学44所,在校生6078人,教职工367人,基本实现“普九”义务教育。有镇卫生院1所,村合作医疗站12个,有线电视覆盖10个村委会,全镇社会文化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全镇以烤烟、蚕桑、生猪养殖、劳务输出四大经济支柱主产业为龙头,全镇年种植烤烟16000多亩,产值达2200多万元;蚕桑种植24342亩,产值达13000多万元;生猪养殖出栏30000多头,产值40000多万元,劳务输出收入1000多万元,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0000多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0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00多元,粮食总产2000多万公斤,人均有粮426公斤。- g9 I6 P, U5 e' z
政务工作! ~  R' d/ ^+ k# T& [1 i
中共禾甸镇委员会由7人组成,其中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3人。政府机关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法律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民政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妇联办公室、共青团办公室、武装部办公室,设有农业综合服务站、林业站、文化站、计生服务所、水保站、劳动保障工作站等政府职能部门。
  D) N. w1 _0 ^; `& |0 Z( N, A2 M; W领导班子简介:党委书记王勇,主持党委全面工作;镇长杨培玉,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人大主席王凯,主持人大工作;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段吉文分管党委及纪检工作;副书记和贵华分管政法、综治等工作;副镇长张正友分管农林水、畜牧等工作;副镇长朱继璋分管财税、民政等工作;副镇长陆云芬分管计生、文、教、卫等工作;副镇长杨越清分管土地、企业、交通等工作;镇长助理陆鹏协助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挂职副镇长张永才,负责大营千村推进工作。' [% Q, [' G. i
镇政府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法律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民政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妇联办公室、共青团办公室、武装部办公室、文化站、水保站、劳动保障工作站设在镇人民政府,联系电话0872—3330042,负责办理相关社会事务工作,其服务宗旨是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农业综合服务站、林业站设在秀北小区,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咨询及农资服务工作,联系电话0872—3330049;林业站负责营林工作,联系电话0872-3330100;计生服务所设在禾甸街,负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联系电话0872-3331787。
1 B6 Y4 s5 ]( U( ]人杰地灵--刘厂
- w4 n  Q. m& Q# ]刘厂镇位于县境中部,东北靠东山乡,东南接下庄镇,西南接云驿镇,北邻禾甸镇。总面积90.12平方公里。镇境地处下川坝东北部,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和南部为坝区,占85%。最高点为东端的色碑摘么罗山,海拔2240米,最低点为东南部的练渡河谷,海拔1944米。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主要河流中河穿过乡境东南部,北有大波那龙山自然泉水。8 w* f+ M  }6 w  b& y$ S, E
气侯属温暖带,年均气温15.2℃,1月均温8.8℃,7月均温20.2℃。年均降雨量751毫米。
: n6 y$ X7 a; x& I6 `& I4 l石灰石为主要矿藏,分布在大波那龙山一带,龙山是一级珍贵文物——战国时期铜棺出土之地。王家庄盛产土碱,是中共早期党员王德三、王复生烈士故居,1993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祥云县委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祥云县委把烈士故居命名为“祥云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 t- s- U& |8 k9 z4 e
镇政府驻大波那街,西距县城30公里。镇境清属大波那里。中华民国时期属文源乡。1951年属第三区。1958年属于下庄公社。1962年,由下庄区分出成立刘厂区。1970年撤区称刘厂公社。1975年划出东部山区7个大队建东山公社。1984年复称刘厂区。1988年建刘厂乡。1999年撤乡设镇。$ y! P) Z5 i" d
机  构  设  置
. i6 |' c# w" a: e) J6 L8 k) E1、党政办公室! h0 S" I, I8 B% ~
主要职责是做好党委、政府的日常事务,组织、宣传、统战、政协工作;抓好党纪党风、精神文明、人民武装建设;共青团、妇联、工会、党校等工作。
- u! s8 `# \( g1 M: y/ K2、经济办公室) G  f* D7 P& K
主要职责是做好镇经济工作,发展乡镇企业,增加财政收入,管理镇级财政,协调好税务、商业、金融等项工作。
4 z2 E; I: A/ C! ]) r" D3、社会事务办公室
0 y8 A& k8 u' W: ^主要职责是做好管理或协助管理好镇级民政、司法、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公安、村镇建设、邮电、文化、老龄、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项社会事务工作。' e) h* L  ?/ Q1 W+ R+ h- M
领  导  班  子" [0 ^5 {3 O+ Z. a7 u4 Q
姓  名 职    务 学  历 年   龄
( u+ j; k9 g! l1 E4 ?3 i杨正雄 镇党委书记 大 学 40岁 . C3 b9 i% c5 {# u, P, M
自清海 镇长 大 学 32岁 ; @. N6 x4 {' ]! r& ~* ~: {
李正荣 人大主席 大 专 45岁
# @5 @: y+ b% d' c% p; I芮建新 副书记 大 学 39岁 . F2 ^+ i# ]6 I! w! B
郑孝书 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大 专 41岁
0 m+ ~7 M2 s/ }) [穆光银 副镇长 大 学 39岁
8 U1 P5 `& c1 `/ m" t郭文萍 副镇长 大 学 36岁 $ `! d# j5 h) ^" P* E
叶正义 副镇长 大 专 41岁
8 r5 _3 @: \4 o; K8 Q3 A+ F, \( {虞卫东 副镇长 大 学 35岁 , z( g- S6 h. f) Z
李存科 武装部长 中 专 49岁 9 m, Q) R* E1 X4 ]8 }
四套班子工作职责 
, W1 u2 }' E; S! D6 x9 G2 F1、   党委工作职责(含纪委)
: X) Q+ ?- g9 q8 i: R    对全镇工作实行政治领导,对经济和行政中的重大总是作出决策,对干部进行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领导所属支部开展党务工作,执行上级党委的决定,执行同级党代会或党员大会以及党委会形成的决议,协调好乡镇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各种决策的实施,确保“三个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 e) M) l$ Y" x) _9 D* o2、镇人大工作职责7 A+ x% p3 J4 f! Q+ F+ G" [; s
检查、督促宪法、法律、法规、决议、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民族、社会治安等工作情况的报告,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联系人大代表,开展活动,职权内的人事任免等。* c+ F( b# V3 i8 v* S, K6 r  k
3、镇政府工作职责
7 [  H, [8 a4 v5 g* N0 B贯彻执行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管理全镇的经济工作,搞好村镇建设和土地管理,发展本镇的文教卫生事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全镇的治安管理工作,管理好民政工作和其他属于行政工作内的事务。认真指导、积极支持村民委员会搞好基层群众的自治工作。* Y/ W( A# q9 Y7 A; n3 |. P
4、群众团体工作职责
1 h/ R' V( N2 ^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8 X# f5 \9 t5 f, U, L& b云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下庄
% _6 i" ~! X  n- ~(一)历史沿革
7 Q1 N6 d) Z" Y下庄镇解放前称“龙润乡”,建国后1950年成立城南区第八区政府,1953年属祥云第三区,1958年称为维新乡,同年成立下庄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下庄区,1969年复称为下庄公社,1984年复称为下庄区,1987年改为下庄乡,1999年撤乡设镇,改称为下庄镇至现在。
& K. k/ B0 \# ?' ?1 G! ]' h1 X. M(二)地理地貌$ U. U, ]# P8 v, Q9 ^2 |0 u
下庄镇位于祥云县中部偏东南,距祥云县城30公里,因镇政府驻下庄街而得名。北依刘厂镇、东山乡,西连云南驿镇,东接普淜镇,南与鹿鸣乡为邻,地处东经100°46′,北纬25°26′,总面积225.5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部群山连绵,西部为坝区,最高点为东部老青山,海拔2577米,最低点为东部黄竹箐,海拔1840米,境内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中河贯穿西部,东北部有大河注入中河,流入鱼泡江,东南部三岔河为鹿鸣河发源地,龙马箐峡谷地势险要,有“大理州东大门”之称。5 K  e+ Y; `: @- H; j
(三)自然环境
) O) i: g% p: Y) T5 x/ w$ Z下庄镇属北亚热带气候高原季风气候,冬干夏湿,寒暑无异,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822.5毫米,雨季一般为5-10月,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干旱是主要的灾害性气候。
& W* U. @) V, p6 S: @. l5 r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概况* Y- B7 x' n' _1 P3 a: }' D
(一)农业' s: L' G) ?7 p7 y7 B. ]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发达,但历年干旱严重,普淜水库建成后成为普淜水库的主要受益区。水利条件改善后,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巩固烤烟支柱产业地位,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发展蚕桑、亚麻、马铃薯等产业。$ I' V. ^: M! Y" Y7 H# }. M7 p2 c6 T
2005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9134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158亩,粮食总产1626.76万公斤,平均单产377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342亩,其中烤烟13030亩,收购烟叶总量231.87万公斤,收购总值2647.7万元,是烤烟“双控”以来的最好收成;其他蔬菜作物面积1634亩。农村经济总收入33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14元。/ {6 E" P: b- n% F
(二)水利
& Y0 V& y* q  s下庄镇农业生产用水主要靠县管中型水库、普淜水库和本镇水库坝塘供给,镇内有小型水库19座,有效库容328万m3;大小坝塘705座,有效蓄水量690万m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915亩,旱带保收面积17176亩,机电排灌面积7200亩。集镇区饮用水主要来自车把箐水库和部分浅井水,目前自来水厂已建设完工,集镇输水管网正在加紧安装,春节前可实现集镇供水。
' @0 n1 j4 E; a(三)交通  Y/ {# G+ v# j# `; D+ T* n
320国道、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从下庄镇境内中部穿过,素有“滇西咽喉”之称,是昆明往来于滇西八地州的必经之地。禾庄公路(下庄至禾甸)沟通了下庄与周边各乡镇的往来,镇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全镇公路通车里程5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1 R4 j- C$ F! F, x7 ]$ m
(四)文教卫生( {, x7 e+ L6 E2 H1 k5 ~: W
下庄镇现有县办完中祥云四中一所,共有高中教学班26个,初中教学班8个,在校生2200人,教职工124人,初级中学两所,小学16所,有200个教学班,在校生6477人,教职工370人。各校都建成了钢混结构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教学条件逐步改善。1 G. ~7 B1 T( A( k; Y
下庄镇中心卫生院占地7260平方米,建有住院部和门诊综合楼各一幢,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9人,病床30张,医疗设备齐全,村卫生室11个,乡村医生34个,另外有私营医院3所,药品零售点5个,医疗条件较好。* Q* [! H4 d) I' J
(五)企业经济
7 s+ y$ E  o& X5 F) c& A2 p全镇乡镇企业个数2010个,从业人员4822人,工业总产值21683万元,重点企业有龙润化工冶炼厂、宏源亚麻有限公司、润祥绿色有限公司、大兴页岩砖厂、林发炭粉厂、宏盛碳棒厂和煤炭企业5家,另外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十分活跃。) U# y, }# \4 G/ U! P. |5 [2 O6 m+ ^
(六)地方特色
& R0 M0 G- g, w7 I8 S下庄人素有经商和搞副业的好传统,现有的粮食交易、蔬菜交易、林果产品交易、农特土杂产品交易、五金家电交易、化肥零售、建筑建材交易、家具加工销售、商品畜禽交易、日用工业品和小商品销售等规模仅次于县城,集镇及320国道的餐饮、住宿、娱乐等各类设施齐全。
# o. i5 l3 Q4 v" h7 w5 ]政务工作
$ G9 f  z8 T2 y: q$ T9 G下庄镇由中共下庄镇党委和下庄镇人民政府组成,李春原同志主持下庄镇党委的全面工作,杨龙锋同志主持下庄镇人民政府的全面工作。联系电话:0872-3360026。  K% e  `- i- o; M6 }
镇党委下设办公室、妇联、共青团、工会等工作部门,镇政府下设办公室、民政办、计生办、企业办、林业站、农综站、水保站等职能部门。
" P4 Q2 b% C# ?天峰毓秀--普淜7 T( }1 c$ \) E! g) t
普淜镇政府驻普淜街,距祥云县城60公里。普淜镇以驻地得名。: ~) q+ v6 `( u
        据史料记载:普淜唐代置河西县,属宗州。元代设佉龙驿。明代普姓为官在此建有水坝(古代当地民族称水坝为“淜”),故名。清至解放前中华民国末属姚安县,称凤来镇,并设立分县县佐。1931年改称普淜镇。解放后50所年代初为姚安县第六区,1958年6月划归祥云县,同年成立普淜人民公社。1962年改称普淜区。1970年复称公社。1984年再次称区。1988年建普淜彝族乡。2001年实现撤乡建镇,改称普淜镇。
$ ^: M) m# l* ^% Z2 T. G全镇辖14个村委会,其中6个彝族村委会(折苴么、黑苴、力心甸、子乍么、子乍苴、云里厂),160个村民小组,204个自然村,26469人,其中彝族人口8831人,占总人口的33.3%,世居民族主要是汉族和彝族。
  ]$ j1 I% p0 X普淜镇地处山区,位于祥云县境东南部,祥云、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处。东接姚安县,南连南华县,西依本县下庄和鹿鸣乡,北靠本县东山乡。总面积322.07平方公里,广大铁路、楚大高速公路、320国道贯穿境内。
* m' W' R4 n& a& c- @+ U普淜镇位于滇中高原向南尖山宽谷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群山连绵,箐河纵横,镇域以天峰山为分水岭分为南北两个部份,北部为金沙江水系区,南部为红河水系区。北部山脉走向由西南往东北倾斜,最高点为天峰山,海拔2570米,最低点为云里厂河谷,海拔1720米,相对高差850米,南部山脉多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为黑苴鹦哥山,海拔2745米,最低点折苴么平掌河口,海拔1722米,相对高度差1023米。0 S$ E( }8 r( R6 S
普淜镇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中温带气候,其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集中,光照集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年降雨量783.7毫米,常年主要风向为西南风。
( S! a  U. `8 c4 D' ]0 Q普淜镇彝汉两个世居民族,民风淳朴,婚丧、建房、育儿、养老还延续着古代的风俗习惯,节日喜事以不同形式和规模举行仪式,打歌跳舞营造喜庆气分。" f7 Z* ~) _2 P7 D
 
7 Z/ M; A% G, W% Z2 H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状况5 w: u- T0 N- T0 f) J
普淜镇90.6%以上的人口饮用上了自来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99%的农户通电(还有折苴么村委会么的乍村民小组大荒地自然村还未通电),6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全镇有村组公路512.7公里,454件小海塘,10890个小水窖,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 _% Z# j1 i. R' u7 Z& g1 ]# f
! ^* _1 p' i2 J$ c: D( e
全镇有一所中学,14所村完小,3所初小,教学点30个,有教工2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